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拥抱科技 提升安全》

「零意外」一直是建筑界的愿景,但是过去二十年,建造业的工业意外死亡数字平均每年接近 20 宗,情况极不理想。建造业必须加快改革,应用创新科技提升工地安全,而建筑人更要贯彻守护「生命第一」信念,才能相辅相成。

安全第一  危险说不 

建造业议会于 4 月8日重启「安全讲座」,透过每月安排香港建造学院学生一同悼念在建造业工业意外离世的工友,并反思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是次讲座安排了十多名监工班同学出席,邀请了议会成员阚军工程师及注册专门行业承造商联会陈落齐会长作嘉宾分享。

阚军工程师表示不少意外是因为工友的警觉性不够,例如对新工作环境不熟悉或是训练不足便落场工作,工友要对不安全说不。陈会长建议承建商要定期在工地举办到位的安全讲座,令工人感同身受,三思而后行,一个错误决定会为家人带来极大伤痛。

(左)香港建造学院学生为建造业工业意外离世的工友默哀,(右)左起阚军工程师、何安诚主席及陈落齐会长分享如何提升工地安全。

几十年前我由实习生起步,头几年长驻工地的经验令我看到有些工人存在英雄主义,恃住有经验就冒险去搏,例如没有工作台或未扣好安全带便开工。意外一宗也嫌多,行业必须将提高警觉的作业行为落到工友,见到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安全隐患,要立刻出声,要对危险说不!时刻紧记生命第一,人人有责,各司其职,才是治本的方法。

三大路向  科技落地  

议会早前委托顾问公司进行有关项目管理在时间、成本和质量研究,参考新加坡和英国的经验,初步估算如果香港工程全部应用建筑信息模拟(BIM),可以节省7,000-8,000名工人,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及「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可以节省15,000-20,000名工人,其他数码平台又可节省4,000-5,000工人。现时行业正面对劳动力短缺及工人老龄化问题,要应付未来香港每年平均三千亿工程量,业界一定要加快改革三部曲:1. 工厂工业化(Offsite)- 在工厂大规模生产模组,2. 综合装配组装建筑法(Multi-trade Integration)- 将各模组、机电装修预先整合,3. 砌积木建筑法(Plug and Play) - 在现场快速装嵌。

建造业要实行数码转型,不能只靠个别企业或专业孤军作战,要整个行业一齐做,科技才可以真正「落地」。上月我和执行总监Albert参观了三个大型建筑工地,体验工程团队由上而下积极应用创新科技协助提升生产力、效率、品质,更重要是改善工地安全,很值得与业界分享。

组装合成  提升安全

位于古洞北的「福利服务综合大楼」是瑞安建业首个MiC项目,以总建筑楼面面积计算,工程应用MiC达42%,大部分工序及室内装修在国内工厂完成,组件运送到工地后进行简单接驳,有效减少现场工序、人手及高空工作的风险。项目亦应用很多创新技术,包括BIM、装配式设计(DfMA)、人工智能(AI)、数码工程监督系统(DWSS)、虚拟实境(VR)及机械人等,又透过自行研究及开发(R&D)高阶技术,例如在人手操控的机械摇控车加入人工智能及自动化功能,成为自动物料运输车,协助运载重物,减低工人因搬运而受伤机会。工地又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安全帽系统及安全管理系统等,令安全表现得以持续提升。

(左)瑞安工友示范将预制的天花模组并合,(右)加入人工智能的自动物料运输车。

集团行政总裁李进港Freddy分享,MiC在厂房生产模组及完成内部装修,可以减省在工地堆放物料,有助做好仓库管理,令工地环境整洁安全。建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年青人承传,集团非常愿意投放资源及提供平台予员工做研发,鼓励同事有比别人走前一步的心态,而不是只做追随者。

数码科技  智慧工地

金门建筑承建西九文化区演艺综合剧场及地库延伸部分L2工程项目,采用「综合数码建造方案」(IDPD),设于工地的「智能数码控制中心」运用「现代施工方法」(MMC),工程人员在控制室可以遥距监控预制组件厂房,由制作流程、送货、验收全程实时监控及取得资讯。工程每一环节也作数码化管理,实践智能建筑流程。

演艺综合剧场的建造涉及很多复杂的曲线及不规则形状设计,团队利用BIM技术整合工程图则,在设计初段已仔细规划「建筑设计安全」(Design for Safety,DfS),把建筑物内部复杂的结构及机电设计组件,以3D、4D或5D立体模型呈现出来,设计过程已看到如何起及怎样起,能预早识别各项施工风险,例如预视到探测器或感应器放在高位置,将来工人很难做维修,团队就可以及早与顾问及业主商量解决问题。

(左)金门位于演艺综合剧场工地的「智能数码控制中心」,(中)工地设有临时工厂处理部分预设工序,(右)工程应用约60-70% 「装配式设计」及「机电装备合成法」。

工程应用约60-70% DfMA 及 MiMEP,当中体现很多大型MiMEP,如1.2米直径的喉管先利用BIM度数,又快又精准,保证质量,在工厂生产及安装后,再运到工地如积木般一件一件并合;又如天花的大型铁架,在工厂模块化生产,令工地施工过程完全不用烧焊,工人在高空工作的次数也减到最少,有效提升工地安全。

全面BIM  彰显效益

协兴建筑承建的启德体育园由三个主要的体育场馆组成,项目规模庞大,施工流程复杂,工程团队在策划阶段已定下全面应用BIM于每个细节,提升效益。主场馆是体育园的重点建筑,包括兴建超过13,600吨的钢结构上盖连2,600吨开合式上盖,及安装超过3,200件混凝土预制组件等。钢结构上盖由四组大型主钢桁架支撑,其中主桁架跨度达180米,全在国内完成及并合,再分一批批组件运送至工地在地面进行组装,完成后就可以进行重型吊运及安装固定上盖。团队又利用BIM预先将提升塔(Jacking Tower)的每个重型吊运动作模拟现场状况,包括机械操作、摆位、安装次序,预早规划吊运空间位置,避免机械互相交叉发生踫撞危险。
 
主钢桁架由大型钢圆筒组成,全部在国内工厂预制及完成烧焊,再以海路运送到港,工地现场需要做临时码头卸货,工程团队以三维激光扫瞄技术将现场实况记录,再模拟将主桁架运入主场馆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出现障碍。各钢结构预制组件的接驳也需要非常精准,丝毫不差,所以在开始吊运前先在地面做三维激光扫瞄,将点云(Point Cloud)放入BIM模型,对比现场数据与设计模型的偏差,可及早进行修正。
 
主场馆的座位区呈碗型,工程团队先把所有组件做成「立体分解图」,将各设计界面以立体模型呈现出来,例如是预制件安装、空调系统及防火板安装,所有资料可以透过模型清楚预见,方便与不同分判商沟通每个工序的安装次序和安装方法,将施工考虑提前带入设计阶段。

(左)协兴团队介绍以BIM模拟启德体育园主场馆的开合式上盖设计,(中)项目应用「装配式设计」生产大型钢结构组件,(右)以BIM模拟预视各机械的位置、安装次序、吊运空间布置等避免发生踫撞。

这三次工地到访,展示了工程团队以科技结合安全的良好示范。非常欣赏一众年青工程师的专业及创意,议会每次均赠送多部平板电脑予表现出色的工程师,以示鼓励,希望他们为业界作出更大的努力。

我确切看到由议会提出的行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科技应用,利用专业化年青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效益,已逐步在业内发展成形,并得以落实,正正与特区政府推动的「建造业2.0」相配合,改革建造业成为「创新」、「专业化」和「年青化」的行业成功在望。

何安诚教授工程师
主席
2022年5月3日

最后更新:2022-05-03 1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