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良好作业模式 维护工地安全》

《良好作业模式 维护工地安全》

由年初至今,建筑工地已发生多宗意外事故 ,教人扼腕长叹。再有工友不幸离世,我感到痛心难过,但愿逝者安息,死者亲属节哀。

近年来,建造业的工业意外死亡数字平均每年接近20宗,情况绝不理想,我们不应习以为常。前车可鑑,每当有工业意外发生,我们需要痛定思痛,深思以下问题:「工地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哪些科技适合应用于改善工地安全?管理层、管工及前线工友的安全意识是否足够?」 继而针对痛点著力完善,避免悲剧一再重演。

多份安全相关参考资料面世  安全锦囊手机APP增新功能

议会不时审视特定工作范畴制订参考资料,协助从业员增进专业知识。去年第四季议会新推出多份与安全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香港建造业主要持份者的安全角色及责任》、《建筑地盘的致命区域管理》、《建筑工地洞口管理》、《建筑地盘智能安全相关科技指南》等,电子版已可在议会网站下载。参考资料介绍普遍获业界视为良好的作业标准或模式,议会建议业内持份者适当地采纳。

参考资料附有反馈表格,鼓励业界提供意见,以便未来持续优化内容。议会期望与业界齐心协力,推广有效可行的提升安全法门,令更多优良的作业模式落地,让从业员放心工作。

此外,为了将安全信息传达至每位从业员手中,议会的《建造业安全锦囊》手机应用程式,连接议会经常更新的安全资讯页面和劳工署发出的职安警示,便利用户随时随地查阅。《建造业安全锦囊》是一站式资讯平台,提供工地安全资讯及指引、健康小贴士、推广安全活动消息、行业新闻、实时天气、建造业相关公营机构连结等内容。功能亦不断更新,例如增添个人化的新功能,让用户自订录音,用作恶劣天气警告的语音提示。希望各位在手机收藏这个电子锦囊傍身,让安全资讯长伴左右。

「默哀会」有助改善安全意识 「建造安全论坛」 本月再度举行

「默哀会」能够提高员工及工友的安全意识,议会曾呼吁各工地的总承建商于2月10日在工地举办 「默哀会」,并邀请工友、分判商、业主及顾问公司一同参与,检讨近期建筑工地意外的成因。我和议会总监当日出席了多个默哀会,传达所有人都有义务确保工地安全的信息,工程项目负责人有责任关顾工友,工友则必须学习保护自己,懂得向危险说「不」。

议会将于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举办《生命第一 Walk the Talk》系列网上研讨会,邀请业界分享改善工地安全的经验,提升业界对工地管理的安全意识,希望各位抽空出席。

展示维护工地安全决心 联署建造业安全约章

建造业的《安全约章》(约章),承诺持续发展工地安全文化,务求达致「工地零意外」愿景,在去年第四季推出时共有逾40名业界代表签署。

约章就工地文化、项目管理、科技应用、工作环境及训练提供建议,条文如下:

●    携手共建「关怀社群」的工地安全文化,推广「以心为心,顾己及人」的精神;

●    以施工安全为基本考虑,并融入整个项目的周期当中,贯通规划、设计、施工、运作以至拆卸各个环节;

●    大力推广工地安全的良好作业及积极使用科技,包括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以持续提升安全表现;

●    携手加强沟通,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针对性安全训练予所有持份者。

「以心为心,顾己及人」是约章的精髓。建筑工程每个工序环环相扣,假若箇中流程稍有差池,足以构成安全隐患。从业员当怀疑工地有潜在危险时,即使不是由自己负责的范围,亦应即时汇报。工友之间亦宜互相照应,对新人多加提点,发挥团队精神。

恳请签署机构继续协助推广约章,在日常工作体现约章的精神,确切履行承诺。尚未加入联署的业界机构,亦请加入行列,向员工及持份者展示维护工地安全的决心。

发展展局局长宁汉豪在上月出席议会的周年酒会时,不忘提醒业界,确保工地安全亦是建造业未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她更表示「希望未来每个工地都是智慧工地」,我非常认同她的看法。议会将继续不遗余力推动建造安全,以工地零意外为目标。

「人工智能与建造」大师班开课 培育兼通专业及科技精英

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之大, 相信最近各位有目共睹。过去几年,业界经常谈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和机器人等技术。然而,我观察到这类高端技术在工地的应用度有待提高。

议会于2月中推出「大师级培训课程:人工智能与建造」,课程涵盖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在建造业的实践现况,让项目决策者学研习先进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加速数码化及改善作业流程。学员为具备专业学位及资历的专业人士,预计将为业界培育一批兼通专业及科技的精英,为工地广泛运用人工智能作好准备。当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化,技术人才供应充裕,将有望降低采用技术门槛及成本,为业界提来创新的契机。

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 (CITF) 的安全相关预先批核科技产品名单,罗列的产品超过60项,不乏使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及机械人、数码化、传感器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器材及设备。CITF的安全相关科技资助上限,在去年由80万港元大幅调高至200万港元,每间公司的申请金额更跃升至600万港元。业界宜主动探究应用新科技在各个建筑生命周期阶段,保障从业员安全。

我在此郑重呼吁业界紧守「安全第一」原则,亦再次重申议会的愿景是「工地零意外」。工业意外频生严重影响业界形象,加剧人才荒,最终只会使业界所有持份者受到影响。

将心比己,我们都不想自己的亲友成为意外事故主人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衷心希望业界仝人作出合乎情理的选择,认真正视工地安全问题,共襄解决之道。

何安诚教授工程师
主席
2023年3月1日

最后更新:2023-03-01 1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