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我们获委任为建造业议会(议会)的主席和成员。时光匆匆,这一届任期已进入尾声,趁此机会向业界朋友来个小总结,汇报一些原创工作的进展。详细报告将见於年中发表的《2017年报》。
议会於2007年成立,首9年的工作,如同建造项目,成功完成了「地盘平整」;让我们可以开始「地基工程」。
香港社会和建造业在过去10年,经历了不少改变。业界对议会的工作、期望和要求亦有所变化。在培训、工艺测试、工人注册、研究调查等恒常工作以外,本届成员试图在其他领域寻找新方向,希望可以更好地服务业界。
推动创新 力求突破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整体竞争力位列第6,但在「创新」方面只排名26。另有报告显示,香港的建筑费更是全球第二最贵,仅次於纽约。高昂的建筑费不独影响业界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香港民生和社会发展。
香港的基础建设蜚声国际,是全球最佳的基础设施城市。土木工程的建筑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但楼宇建筑仍只停留在「单件预制」的时代,未有重大突破。
为了建立和推广建造业创新文化,议会成立了「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应用中心」(CITAC),委任业界精英和创新先锋领导发展。CITAC刚於2017年11月底由财政司司长主持开幕,成立初期将会介绍和引进世界各地最新的建筑技术为主,并推动其在香港的应用;藉以刺激香港的创新思维。长远来说当然希望香港可以拥有自家品牌的新科技。
香港建筑成本高企,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偏低。新加坡成功将大部分建筑工序转移至工厂生产,见证了建造业工业化成功的例子。议会联同发展局成立了联合专责委员会,在香港推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以改善香港建造业的老问题 ── 安全和品质;建造业工友们将会像航空业和汽车业一样,在一个比较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被公认为可以帮助提升设计、品质、安全、施工和管理效率。特区政府亦决定由2018年开始,在主要工务工程项目采用BIM。议会在2016年已成立了全港最具规模的「建筑信息模拟创新及发展中心」,为业界培训BIM的人才。
BIM在香港已酝酿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是萌芽的阶段。业界整体的资源,还是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推动BIM在香港的发展,议会在2017年成立了「建筑信息模拟专责委员会」,集合了民、官、商、学的力量,落实各项BIM的工作,发挥了议会的功能和力量。
保护地球 人人有份
建造业与碳排放息息相关。地球暖化更影响人类生死存亡。议会与香港绿色建筑议会於2017年6月联合主办了三年一度的「可持续建筑环境全球会议」。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位绿色建筑专家云集香港,研究抗衡气候暖化的措施。场面之盛大,俨如建筑环保界的奥运会。
建造业是香港一个重要的行业。於2016年,香港建造工程量达港币2,400亿元,占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5.2%。中国是《巴黎协议》的一分子,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环,建造业必须做好我们的本份,减少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议会刚刚宣布在2018年举行第一届「建造业议会可持续建筑大奖」,表扬对环境保护有卓越贡献的机构和从业员。
人才培训 薪火相传
建造业议会及其前身建造业训练局,自1975年开始为香港建造业提供课程,培训前线工友和工地管理人员,确立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长期以来,培训工作以教授工艺技术及管理知识为主。
为了优化培训工作,使其更有系统和更能与香港教育制度接轨,议会成立了「香港建造学院」(HKIC),为香港建造业培育有专业技术、有理论基础、有安全意识、有创新意念、有工作热诚,并对建造业引以自豪的知识型工友及管理人才。
HKIC的校训是「专业乐业 精益求精」,正好反映了大家对未来建造业从业员的期盼。建造业是不能单独倚靠议会的力量来满足整个行业的人才培训需求,业界必须与议会互相协作,才可以持续发展;诚如优化了的「合作培训计划」,渐见成效。
团结业界 提升形象
建造业一向被视为传统的行业,缺乏青春活力,难以吸引年青人投身前线技术工作。过去两年,我们努力将建造业充满朝气、活力、专业和关爱的一面呈现给社会大众。
议会在2016年成立了一项看似与建造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建造业运动及义工计划」,鼓励建造业从业员,尤其是前线工友参与体育运动和义务工作,从而改善从业员的身心健康,并为建造业建立一个健康和关爱的形象。计划推行一年多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社会上获高度评价;为建造业树立了一个新形象。
筹备多时的「专工专责」条文在2017年4月1日起启动,除特定情况外,工友必须为注册熟练技工或半熟练技工,才可以独立从事指定工种分项的建筑工作。条文对提升建造业工友的专业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17年内举办了多场「建造业午餐会」,为业界不同持份者,包括政府部门首长、商界领袖、专业人士和学者有机会在轻松环境下,交流经验和心得。此午餐会已成为业界朋友期待的聚会。
年青人是我们的未来。2017年2月议会主办了首届「香港建造 | 青年高峰会」,为年青建造业从业员构建平台,让他们为建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光发亮。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香港有463,141名注册的建造业工友。他们是建造业重要的持份者,但是因为香港普遍以多层分判日薪制运作,议会不容易与他们直接沟通和联系,工友们一般亦对行业缺乏归属感。我们成立了外展队,主动接触工友们,向他们推广安全、培训、注册和其他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业界资讯。
为了增加与业界的沟通,让业界可以更容易了解议会的工作和讯息,我们加强了企业传讯的工作,通过报章、电视和多媒体与业界和社会大众接触,提升建造业的形象,成效理想。我亦於去年初开始撰写主席网志《驹驹小事》,报导议会的一些软性消息,得到不少业界朋友捧场。
业界精英 服务议会
议会工作的范围广泛和繁多,为了可以更好地服务业界,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架构和招募优秀的管治团队。过去两年我们成功招聘了多位业界精英,负责不同范畴的工作
大义工 无私奉献
建造业议会是根据〈建造业议会条例〉成立,成员来自业界不同专业的持份者,有工友、分包商、总承建商、发展商、专业人士、学者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议会新新旧旧的工作一浪接一浪,全赖成员们和议会同事的通力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
由下月起,有部分成员将会功成身退,包括「建造业工人注册委员会」主席庄坚烈、「生产力专责委员会」主席梁坚凝教授、「环境专责委员会」主席潘嘉宏工程师、工会领袖吴国群、港铁工程总监黄唯铭博士、「投资专责小组」主席邬硕晋、「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主席伍新华,以及身兼「建造安全专责委员会」和「建筑信息模拟专责委员会」主席的冯宜萱。
议会的工作虽然繁重,但大家还是开心的。我们都是抱着开明和友善的态度议事论事,很多讨论更是在欢笑声中进行;当然不用出动保安员维持秩序。
为了改善建造业的形象,伍新华领导了一个专责小组,检讨业界不同职级工友的称号。经过小组一轮工作後,伍新华最後报告建议「普通工人」转称为「初级技工」,「中工」为「中级技工」,大工为「高级技工」。有成员提出反对,指出「初级技工」的简称很容易惹来误会,引得哄堂大笑,最终大家同意维持「普通工人」的称号。
每一位议会成员均是业界精英,每人有他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庄坚烈Paul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成功机电商人。他成功带领完成「专工专责」条文的通过和落实,亦有参与职训局和公开大学的工作,因此对香港的教育制度非常了解,亦可以算是教育界一分子。他一向反对「怪兽家长」的做法,反对过分催谷小朋友死读书;希望小朋友快乐成长。他笑言只要考试不是「包尾大班」,便应该摆酒庆祝。
另外一位挑起议会重担的成员是业界熟悉的铁娘子Ada冯宜萱。她负责领导业界推动建造安全和BIM两座大山的工作。Ada 的专长是擅於处理大型会议。她主持的会议,每每也有数十人出席,但过程井然有序。她喜欢穿红色时装,坐在中央主席位置,犹如定海神针。
过去两年的努力是有成果的,感谢议会成员和同事们,大家为建造业撰写了新篇章,寻找了新方向。
最后更新:2018-07-19 19: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