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智能建造 未来可期

科技日新月异,绝对是这十数年间我们可切身感受的发展,近年处处可见的不同功能机械人,与最近炙手可热的ChatGPT,更为大家带来了更多未来想像。

崭新科技同时推动建造业界的发展与革新。建造业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早前以主办单位代表身份,应邀出席在重庆市涪陵区举行的2023中国(重庆)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大会,席间分享本港建造业界如何以创科推动业界发展。

今年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志在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与发展,加快建筑工业化、数码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建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香港建造业界的愿景与其不谋而合。

业界多项挑战 有赖科技应对

科技应用的首要功效,是解决当下问题。郑定寕工程师归纳本港建筑业界的几大痛点:工程项目必需时刻确保质量,同时要控制资源成本;行政档案方面亦尚待完善的同时,业界面对劳工短缺且老化的隐忧,而职业安全也是工作重点。「即使是一宗死亡意外,我们也不可以忍受」。郑定寕工程师认为,这些业界「痛点」与问题,不只香港面对,国内亦同样面对,而他深信,大家可一同思考可以如何利用科技解决问题:「我觉得科技是唯一的出路」。

每一个新领域必不可少的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撑,郑定寕工程师向在席嘉宾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于2017年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六大范畴下所提出 76 项措施,以及今届行政长官于土地及房屋供应方面的「提速、提效、提量、提质」的核心纲领,以带出建造业界如何在宏观愿景与业界目标带动下,率先在技术及运作上,以科技革新赋能。

崭新建筑方法 增进建筑效益

建造业议会近年提倡的『Mi无极限』(Mi Infinity)概念,扩阔「组装合成」建筑法(MiC)、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等的应用范围,用于不同种类的建造项目,如住宅、医院、学校等,透过引入崭新建筑科技增强建筑效益。场外预制的方法,『即装即制』,过往必须在现场制作的做法,已不需要了。

一站式BIM 技术应用 拆解多项业界挑战

人工智能的应用,亦逐渐常见于本港业界。郑定寕工程师亦分享香港建筑设计界广泛应用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本港业界广泛应用此技术下,于建筑设计过程开始,已在虚拟环境中精准计算,不只可减少建造过程中需要作的变更、成本估算更准确,亦可减低建造期间的风险,例如可能过往香港需要三星期完成的事,可以缩短至三小时,可见数码技术应用是大有可为的。

培养人才持续行业革新

人才为建造业之本,业界于科技应用甚至创新方面的不同基金与奖项都可以培养不同年轻人才贡献建造业,此一系列举动同时反映业界对革新的决心,不只令业界得益,长远亦有利社会发展。

郑定寕工程师相信,在「外有政策内有技术」下,业界将继续努力,应用智慧科技谋求升级,为行内以至社会带来裨益。

最后更新:2024-05-31 0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