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新思维为体 新方法为用 业界迈步新里程

新思维为体 新方法为用 业界迈步新里程

建造业以一砖一瓦建设都市,更以为大众创造宜居感与幸福感为己任。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四月中于「香港房屋协会国际研讨会2023」担任研讨会讲者,他认为业界于应用「现代建筑方法」改善效率之余,更须革新思维,设计时全盘考虑建筑生命周期需要,并以「四个坚持」提升工地安全,永续人才,达致可持续发展。

房协国际研讨会以「未来愿景 : 为跨代共融创造宜居社区及永续环境」为题,何主席认为欲实现愿景,业界既要应用创新建筑方法,亦必须改变固有思维,才能为市民大众创造幸福感,「 我们沿用以前的方法不可能会有新的结果,所以假如业界要达到市民的需求,一定要采用不同的建筑方法,以及截然不同的新思维。」

MiC省却现场工序

房屋供应强调「提速、提量、提效」,未来本港大兴土木,建造业却面对人力短缺挑战,更须转型升级,追上步伐。去年建造业议会发表《改善建造业时间、成本及质量表现报告》,何主席援引内容,表示如业界尽用建筑信息模拟(BIM)、组装合成建筑法(MiC) 及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 ,将能节省过万人手;他又以香港大学黄竹坑学生宿舍为例,指该项目采MiC,大大减少现场工序,「项目只需六位工人,四、五个月内便建成大楼;如果不采用MiC,于现场钉板、札铁、落石矢,动辄需要50位工人。数据说明一切,这正是我们当走的路。」现时本港约有100个项目以MiC兴建,何主席指相比世界各地,本港MiC起步虽然稍慢,但假以时日,待技术成熟将成大势。

设计考虑建筑生命周期需要

新方法虽好,若缺乏新思维,也不过是新瓶旧酒。何主席明言业界要摆脱不同建筑阶段各自为政的做法,反应全盘考虑建筑生命周期需要,综合各方需要,由设计阶段未雨筹谋,兼顾物业管理等层面,「我走访不少工地,如『The Henderson』、乙明邨长者屋和巧明街项目等,项目团队早于设计阶段已考虑物管细节、建筑设计安全(Design for Safety)、生产力和可持续性。」他讚扬东京街重建项目设计以工人安全为考量,冷气平台设于露台侧,减少维修时搭棚的机会;他又以「The Henderson」为例,指项目以物联网等科技辅助管理,一部平板电脑在手便可知晓大楼用电量、设施运作状况、碳排放等资讯,提升管理质素和效率。


四大坚持改善安全

人才为建造业之本,现时业界面对劳工短缺挑战,何主席期望业界透过「四大坚持」:采用建筑设计安全(DfS)、厘定持分者角色与责任、制订临时工程管理计划及应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SSSS)。由四月起,「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将提升SSSS的申请资助,何主席指程往例证明SSSS有助改善安全,现时既有政策支持,又有资助,敦促业界把握良机,提升工程安全表现,吸引新血入行,以「永续人才」,「希望大家能改变思维,你们是行业领袖,你们愿意改变,即能拯救生命!」

最后更新:2024-06-03 1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