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跨世代基建建设香港 打造宜居未来城市

跨世代基建建设香港 打造宜居未来城市

交通网络便利市民出行,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工程师,就施政报告中「基建先行,创造容量」的基建蓝图,与建造业界分享这份具前瞻性的交通运输策略计划,如何塑造未来宜居城市,提升大众的幸福感,并为建造业提供新科技「落地」的绝佳机会。

基建蓝图建高效交通网路

高效的运输网络能够提升大众的幸福感,是缔造宜居城市的关键元素。林世雄工程师表示大众惯常出行前参考交通状况地图,避免使用以红色标示的挤塞路段。他说:「我们有愈多红色(路段),我们(运输及物流局)需要做的工作就愈多。」

他表示政府一直积极优化运输系统,包括廿年内完成10条铁路路线;《铁路发展策略2014》规划下即将动工的东涌延线、屯门南延线等;即将完工的T2主干路及茶果岭隧道;以及规划中的汀九桥南行路段扩阔工程、交椅洲人工岛项目等。

他说:「我们在刚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中,建议兴建合共六项铁路及主要干道项目。」有关项目分别为三条主要干道,包括「北都公路」、「沙田绕道」和「将军澳─油塘隧道」;以及三条策略铁路,包括「港深西部铁路」、「中铁线」和「将军澳线南延线」。

对于香港未来的交通网络,他说:「既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也支持经济发展,亦促进与大湾区的融合,提升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相关项目加上《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日大屿》,还有大大小小的民生工程,预计建造业按年工程量将增至3,000亿元水平,亦为业界提供更多创新科技「落地」的机会。

北部都会区成「组装合成」重镇

宜居城市另一要素,必然是增加土地供应,加快建屋,让基层市民能够早日上楼,其中「北部都会区」便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林世雄工程师表示政府为「北部都会区」兴建一条「北都公路」,把西边的天水围途经新田连接东边古洞北,他说:「『北都公路』将打通『北部都会区』的东西脉络。」他亦表示洪水桥至深圳前海「港深西部铁路」跨境铁路项目,可促进香港与大湾区的协作。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应付市民出行出行需要,亦有助「北部都会区」发展成为「组装合成」(MiC)的重镇。议会近年大力提倡「组装合成」建筑法,以加快土地建屋供应,照顾市民所需。此举获得政府的积极回应,建议成立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专责处理「组装合成」精简相关审批程序,为业界拆墙松绑。同时,政府更接纳议会及业界的建议,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在「北部都会区」提供「组装合成」的生产和储存模组的用地,以促进与大湾区的协作,加快房屋供应之余,加强本港建造业在区内采用「组装合成」的领导地位。

基建项目让科技「落地」

林世雄工程师指出大型基建必然面对如资金、资源及技术等挑战,但借镜以往如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工程的成功经验,他说:「如果我们的前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不能?」

事实上,议会及业界作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议会成立15年来,一直与业界同心协力,以前瞻性的思维引领本地业界由传统工序,升级转型到现在的数码建筑技术,不断提升行业的安全性、效率及质量。议会在推展数码建筑技术的努力,亦得到政府积极的回应。

例如议会积极推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在辖下的香港建造学院(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又举办「建造业议会建筑信息模拟比赛」、工作坊及讲座等,令业界水平不断提升。承著数码化大趋势,《施政报告》公布明年订立路线图,推动业界应用 「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制作建筑图作呈交政府审批之用,进一步协助整个行业升级转型,共同建设智慧城市。

另外,议会重点推展的「综合数码平台」(CDE)亦获得政府的支持。「综合数码平台」收集包括「建筑信息模拟技术」等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数据,能把所有数据及资讯储存至单一资讯来源,有助数据的整合及分析。政府将进一步推展工务工程数码化以优化流程及提升效率和生产力,并透过「综合数码平台」整合分析数据,亦将于部分工务项目试行「综合数码平台」、「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及「数码工程监督系统」(DWSS)。

其他科技「落地」的例子还包括将军澳跨湾连接路段,其跨度200米长的双拱钢桥,便首次采用S690高强钢建造,在邻近上海的南通市预制,分批送到香港进行安装,是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钢拱桥。

除了创新技术,优秀人才也助迎接挑战。林世雄工程师说:「在香港,每一平方公里,我们便有15个专业的工程师。」为进一步培育更多人才,议会会运用政府今年 10 亿元的拨款,透过学院为业界培育更多新血及提升业内工友的技术水平。

展望未来,凭著科技的应用及出色的人才,相信业界能同心协力,成功克服重重挑战,共同建设香港运输网络,打造宜居城市,为市民大众缔造幸福的未来。

最后更新:2024-05-31 19: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