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跳出框框 - 创新科技推动园境设计新时代

跳出框框 - 创新科技推动园境设计新时代

说起「组装合成」建筑法,我们一般只会联想起一个个方盒子。香港园境师学会会长、园境师注册管理局副主席陈元敬先生(Paul)早前到访建造业零碳天地,分享了他在过渡性房屋项目中将「组装合成」建筑法概念拓展到园境设计,真正将「组装合成」提升至Mi∞。

Mi∞细节展关怀

无论是永久性住宅还是过渡性房屋,都需要园境师设计舒适而实用的空间。Paul在创造各种多功能空间拥有丰富经验,加上他对创新技术应用的浓厚兴趣,促使他研究出Mi∞概念与过渡性住房项目的需求完美契合。由于过渡性房屋项目大多是建在被建筑物围绕的小块土地上,又或者只能短期使用,「组装合成」建筑先装后嵌的特性就可以大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骚扰,而且组件可以快速装勘及拆除,非常适合用于过渡性住房项目。

Paul注意到过渡性房屋居民对社区设施的需求,所以他从「组装合成」建筑法的基础中跳出框框,提出了「组装合成」园境设计。香港园境师学会的过渡性房屋工作小组参考了世界各地的类似设施,并邀请了建筑界的专业人士、社会福利界的专家和居民一起探索「组装合成」建筑法在过渡性房屋项目的有限空间中可以发挥的各种可能性。集思广益下,会议取得良好的成果,为过渡性房屋项目设计出各种多功能空间。

极致灵活提升居民福祉

Paul 还提到这些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的方案亦刺激了其他项目考虑采用「组装合成」园境设计。以建造业零碳天地为例,Paul认为可以利用多功能的「组装合成」组件增加更多游乐设施,倍添生气。现在的多功能组件配合各种可移动的家具就可以为设施功能增加灵活性,让组件可以在早上用作墟市或游乐场,晚上则变成电影院。我们甚至可以在组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使组件能够自给自足,减少碳排放。

其实在 2017 年,香港就已经在西湾河迎来了首个组装合成自助图书站。其他组装合成社区设施,如西贡的观星设施及天水围的天幕街市亦分别于2019年及2020年落成,成功向建造业界示范「组装合成」建筑法的无限可能。

全生命周期应用创新科技

Paul相信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及其他创新建筑技术是建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园境师过去一般只会运用数码技术展示设计效果。随著建筑技术的进步和业界的专业提升,园境师已于工作中广泛应用创新技术,包括景观测量、设计到设施管理。

Paul指最新的建筑技术有助预测设计与原生环境之间的潜在冲突,在避免及处理不相容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无人机测绘和点云建模可以让园境师快速收集精确的地形数据,而透地雷达则可以提供有关地面以下的资讯以助园境师规划工程时充分了解自然地形,并提前计划建筑项目中的困难及相关工作。

建筑信息模拟(BIM)也是现代园境师的常用工具。BIM可以帮助园境师将各种工作计划整合到同一个界面,所有工程人员便可以容易预测冲突和准备应对计划。Paul分享了他早前在公园地底建造雨水蓄水池项目的经验——他指出团队在规划阶段已采用BIM,帮助项目预测及避免了很多问题。由于项目非常复杂,园境师要平衡结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考虑,采用BIM就大大帮助了团队规划复杂的公共空间、人员路线、电线和水管的工作。而在 BIM 的支持下,项目团队亦可以提早展示项目的设计,激发团队进一步创新,更提出创新建议,在不需运作时利用蓄水池空间作其他用途。

工程完成后,设施管理人员亦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以记录和管理设施。Paul曾经参与了一个鼓励公众了解树木的活动,并开发了一个纪录城市树木状况的系统,当中GIS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系统之后就可用作更新政府的树木数据库以便进行维护和维修工作,尤其在台风吹袭后,系统将可协助记录树木的最新状况。

以上只是数个在园景设计中采用创新技术以提升效率的几个例子。Paul预计成功的创新技术应用将可以鼓励更多项目采用新科技。议会希望园境师能在规划中更大量加入可持续发展的元素,香港就能早日实现碳中和。

为组装合成园境设计的时代做好准备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园境设计将更广泛采用创新技术,而且科技创新将在业界发展扮演重要角色。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举办的两年一度的私人物业发展最佳园林大奖亦把「采用建筑新技术与现代化施工方案」及「采用新科技的保养方案」纳入作为评审标准。

特区政府现在亦积极推广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收集环境数据以便进行更好的规划。香港的园境师应该把握这个黄金机会,抓住这个全球趋势,携手推动行业现代化,为我们的城市、市民打造更优美的景观。

最后更新:2024-05-31 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