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响应推动高效建筑

香港的建造成本高,更排名全球第九位,但同时建造业界正面临劳动力高龄化和人手短缺的挑战。随著「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日大屿愿景」等基建项目的推进,预计未来十年内,总建造工程量将达每年2,250亿至3,450亿港元,你觉得香港准备好接受此重大挑战吗?建造业议会(议会)持续推动更高效的行业运作及环境,最近我们就邀请了发展局项目策略及管控处处长邝家陞工程师(John)与我们分享香港如何更进一步实现高效建筑。

全力打造宜居城市

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所提出,以提高效率,增加房屋和土地供应量为目标,政府将计划在公营房屋项目中更广泛地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建筑信息模拟(BIM),以增加房屋供应。John预见香港对建造业的承载力和速度的需求将持续高企,同时我们亦必须克服高昂的建筑成本所带来的挑战。

「脑」力工作以减少劳力工作

John指出,于业界推广高效建筑可减少人力需求、缩短建造时间、降低建造成本、优化可持续性和提升安全水平,而采用先进科技建筑如组装合成建筑法 (MiC) 和机电装备合成法 (MiMEP)可以事半功倍。事实上,近年多个政府项目采用 MiC 和 MiMEP的成功先例证明这些技术的确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效益获数据支持

2020 年 12 月,香港大学就数个MiC先导项目的表现发表了研究报告,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MiC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表现皆比传统方法更好。由此可见,这些技术不仅减省了施工程序和对工地现场人力的需求,同时亦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

MiC 先导项目绩效

经济表现 关键指标 混凝土MiC 钢材MiC
建筑总体结构至落成时间 缩短约 30% 缩短约 50%
建筑成本 下降约 6% 下降约 7%
整体人工成本 下降约 45% 下降约 70%
执修率 大幅下降 大幅下降
现场劳工生产力 提高约100% 提高超过400%


事实胜于雄辩

香港已有多个 MiC 项目落成,建造业界亦从中认识到 MiC 的好处,尤其在抗击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间,工程团队以破纪录时间兴建社区隔离设施更令业界讚叹。

John以位于马鞍山白石的城市大学第五期学生宿舍项目为例,说明 MiC 的好处。若这项三座大楼共提供约2 000床位的宿舍项目以传统工法建造,工期可长达36个月;但根据承建商建议,采用 MiC 可在 24 个月内完成整个项目,建造时间缩短近三份一。John分享道﹕「我们由衷希望看到这个项目顺利完成,因为它展示了一个新建筑项目如何通过 MiC 取得各方面成功!」。采用MiC的项目,尤其高楼建筑,可使施工周期缩短 10 -14 个月。

变革已经开始

John为香港MiC应用率比预期中更快达成目标而感到自豪。随著 MiC 技术渐趋成熟,预计在 2029年或之前,香港落成的 MiC 单位将会以倍数递增。采用MiC有助提速、提量、提效,配合创新数码技术,更可以进一步提案施工效率和准绳度。

除了设计、建筑及营运团队,项目还会涉及许多其他多个不同范畴的承造商参与。因此,广泛使用 BIM 和共通数据环境 (CDE) 至关重要,以提升设计和生产效率,同时提升施工安全及风险管理。

CDE 是维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 BIM 的应用能使项目团队提前识别工序冲突并预先找出解决方案,以确保施工时安全和顺利。当设计完成,不同的预制部件将在海外工厂同步生产,再送到工地现场交付给营运团队组装。创新技术能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人员需求,,同时更为前线员工造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议会期望成果可以为行业树立新标准。

政策支持Mi发展 携手推动行业发革

「组装科技 (Mi)」是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高增值产业并涵盖多个领域,如设计、生产、贸易、资讯科技和物流等。此外,行业的高速发展亦吸引先进科技投资,有助吸引更多数码科技及工程人才留港发展。因此,屋宇署也设立了「预先认可『组装合成』建筑法机制」,为业界建立MiC供应链,以便利私人楼宇发展广泛采用MiC。

为进一步发展香港的Mi产业,发展局及议会正探讨Mi产业的生态系统以推进高效建筑。为确保符合行业需求,我们需要整个行业在不同层面(设计、生产、施工和安装)提出建议。我们亦应考虑实践融入大湾区,以开拓市场及满足香港的需求。

John 指内地也在积极推动Mi行业发展,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有关「组装合成」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质量验收与维护管理技术制定了并发布了《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并指出MiC是建筑行业的新发展。他预见,内地将会开展有更多的MiC建设项目。

随著Mi 技术逐步优化,MiMEP 对整个建造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发展局期待 MiMEP技术能扎根香港。John说﹕「当我们研究 MiMEP技术时,我们意识到这将为香港业界增值。」

香港现有70多个项目采用 MiC;CIC将会为个别项目制作案例与国际市场分享,并与行业分享成功案例以推动技术更进一步发展。议会现正考虑针对Mi发展,加强本地教育计划,以培训更多 MiC、MiMEP、BIM和 CDE 等项目的技术和工程人才。

高效建筑是未来发展不二方向

面对建筑服务的持续需求和多项挑战,John 建议业界关注三个解决方案:

  1. 场外预制
  2. 多工合成和模组最大化
  3. 即装即用

John提醒大家高效建筑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新技术在各方面均能为香港建造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显著的裨益,它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工地现场的人力需求,同时提高生产力、安全水平、质量和可持续性。因此,John和他的团队对 MiC 的成功充满信心,并期望当 MiC 成为香港的主流时订下更高的目标。议会亦期待见证建筑业的蜕变和迈向新篇。

最后更新:2024-05-31 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