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改变工地文化 缔造更安全环境

改变工地文化 缔造更安全环境

一年伊始,回顾2023,建造业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正如建造业议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在最近一次「香港建造业新视野」活动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组装合成」建筑法项目陆续落成,业界亦见证可持续建筑概念扎根香港,更嚐到了数码化所带来的成功滋味。可是全力向前发展之际,去年多宗建造业工业意外酿成人命损失亦为上述成就蒙上阴影。

一宗意外都嫌多,所以议会已将2024年定为「建造安全年」,积极提升工地环境,除了采用创新科技外,更提倡从根本着手,改变建造业安全文化。议会最近邀请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大会代表陈帆教授工程师分享他对工地安全及工地文化的见解。

新科技保障工人安全

在香港,未来有多项大型基建动工,包括政府在未来10年计划兴建逾40万个公屋单位,还有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以及各项铁路及交通设施等发展,每年的建造工程量达港币3,000亿元,建设更䌓荣、更有活力、更宜居及更具持续发展力的香港。

陈教授工程师认为能够将这些蓝图付诸实践,实有赖数十万的建造业工友的努力,但业界在保障工人安全方面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建造业界已经注意到工地安全的重要,并逐步广泛采纳一系列改善安全的措施,当中包括采用议会一直推动的「组装合成」建筑法及机电装备合成法,持续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安装智慧工地安全系统,加强工地的监管和培训工友,用以提升工地安全。

纵使承建商已安装了充足的安全硬件及软件,也分配充足的资源去培训及推广工地安全;政府及议会亦不遗余力推动工地安全,包括修改有关法例及加强巡查工地,但意外仍时有发生。陈教授工程师与何安诚工程师同样认为是业界的安全文化及安全意识不足做成,唯有改变文化才能提升安全水平。

由上而下带动新文化

何工程师指翻查工地意外纪录,可以总结出数个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缺乏动态风险评估、没有设立危险区域及高空工作缺乏管理及监管等,而大约四成的死者均为超过60岁的工友,所以改变工地安全文化是刻不容缓的事。

陈教授工程师表示:「企业文化是由上而下去倡导,领导人所关注的事情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他鼓励业界领导层要积极到工地视察,听取工友的意见,以身作则推广安全文化。

他亦进一步阐释何谓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糅合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观察力,这种观察力可以影响如何执行已在工地上实施的措施,而不是空谈应该要做些甚么。要实际看到安全文化的成果,可以趁当没有其他人在场监督时,观察工友的行为模式。」

陈教授工程师希望建造业可以做到工友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也做足安全措施。正如何安诚工程师所言:「安全是一种文化、习惯、心态及态度。」

陈教授工程师更鼓励业界不可再纸上谈兵,立即采取行动,安全文化需要时间去建立及巩固。他说:「改变工地安全文化是业界的集体承诺,相信这个承诺可以作为行为指引,形成一种价值观,在意识到有存在风险时会说『不』。」

安全文化是业界的每一位持份者的责任,正如何安诚工程师说:「我希望各位由明天开始能在工地实施更具效率的安全程序,包括:确保工友清楚工作环境的危险地带,思考如何协助工友安全地完成工作,确保工地管理层、安全主任及前线工友做好动态风险评估,以及每天早上进行工地现场简报会,让工人知道工地情况及习惯以安全的方式进行工序。」

真正的转变是由管理层坐言起行开始,建造安全人人有责。

最后更新:2024-05-31 12: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