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迎向人工智能新纪元 提升本港建筑成效

迎向人工智能新纪元 提升本港建筑成效

人工智能 (AI)科技正以惊人速度发展,近期ChatGPT更成为全球热话。议会一直致力鼓励本港建造业更广泛利用创新科技,包括推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建筑项目,从而提升建筑效率及质量。早前,议会邀请了 AI 机器视觉知名学者、香港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的马毅教授,出席「香港建造新视野」研讨会,分享有关人工智能的槪念以及这项科技如何协助建造业提升效率。

借人工智能 推动建造业

马教授在研讨会上深入浅出地简述了过去80年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让业界对何谓人工智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马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和机械化技术的最大功能,是能够将一些劳动性较高的工作自动化,让员工更专注于高价值的任务,从而提升生产力。换言之,人工智能和机械技术可以减轻如建造业等传统行业劳动人口短缺的问题,为建造业带来莫大裨益。

马教授说:「近年,全球各地建造业都面对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和工人老化的问题,以内地为例,每年建造业劳动人口都在大幅萎缩,直接推高建筑成本,故此,引入人工智能及自动化已是势在必行。香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造业。」

正确理解人工「智能」

不过,马教授认为,建造业是涉及「创造」的行业,机械化暂时还未能取代人手。至于近日各界纷纷担忧人工智会否取代人类,马教授认为还是言之过早。他指出,这种忧虑最主要是由于大家对「智能」这个词存在很多根本性的误解。马教授认为,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看似发展惊人,但其实仍停留于开发机械式的感知、识别和记忆功能,而记忆并非「智慧」,当机器仍未如人类般拥有「预估」情况和「衍生」事物的能力或创造力,便谈不上是真正的「高端」智慧。

马教授又指出,根据目前情况,人工智能始终仍停留于「被动」方式,仍未发展出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亦未能有意识地从外部世界学习,故基本上机器仍是受人类主导和控制,所以不用担心人工智能有自主意识,甚至可以统治世界。

大师级培训班学员分享

议会主办的大师级培训班一向深受业内人士欢迎,早前更举办「人工智能与建造」大师级培训班,几位曾经参与的学员亦有出席并就人工智能这议题作出分享。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总建造经理— 土木工程黄宪昌博士工程师(Henry)以就任的港铁为例,指公司正积极将智能化及数码化等技术应用于各个服务范畴。相关策略分为三大支柱,首先是工程数码化,积极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和综合数码共用平台(CDE)等科技;第二是项目管理数码化,管控项目进度和支出;第三是工地数码化,透过人工智能和数码化,提升工地安全和质量监控。

工程顾问机构 —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亚洲数码策略经理廖绪钰先生(SY)指人工智能应用于建筑界,可透过将工序自动化,有助按项目的实际需求调控出产,并且更准确预估工程表现和营运成本。另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有助减少人手出错之余,又能处理大量数据。

政府发展局高级土地测量师(空间数据)乔佩华女士(Joanne)则分享特区政府为将香港发展为智能城市而设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Comm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CSDI))。这平台旨在促进政府机构以及不同企业/专业人士、学者及本港社区有效交换优质和最新的空间信息和服务,让用家查阅、分享和使用来自不同政府决策局/部门和公共组织的空间数据。

Joanne说:「CIC在向建造业推广人工智能方面的速度快而且非常领先,我们在课堂中分组项目过程中,利用大量3D环境数据制作人工智能设计项目,特别是设计优化(design optimization),将人工智能槪念应用于工程项目。」

推动业界 迎智能新世代

事实上,人工智能有助建造业加强分析数据、监察工地安全和即时发现任何异常工作模式,对提升建造业效率的确有莫大帮助。

今后,议会会继续透过不同工作,积极向业界推广善用人工智能,鼓励建造业更广泛应用创新科技。同时,议会亦会就人工智能和建造业数码化等创新科技的应用,积极与大湾区合作伙伴联系,透过彼此借镜学习,共同提升建造业水平。

正如议会主席何安诚(Thomas)所言: 「人工智能有助建造业预估成本、优化设计和规划项目。善用人工智能已是各行各业的大趋势,建造业亦不例外。我们将会鼓励建筑界更广泛采用这些科技,而议会亦会致力培训建造业从业员,协助他们好好装备自己,迎向这个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并为推动香港的智慧城市发展出一分力。」

最后更新:2024-06-03 14: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