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全港首个组装合成公屋项目 「东涌99」开启MiC新篇章

全港首个组装合成公屋项目 「东涌99」开启MiC新篇章

建造业界一直致力提升效率,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必占一席位,本港已试行多个先导计划,奠下稳健的根基,有望纾缓日益殷切的房屋需求。房委会辖下的「东涌99」公营房屋项目共有五座,提供4800个单位,预计2025年完工,其中一座将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造,为全港首个以预制组件兴建而成的公营房屋。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早前亦到场视察,与业界交流,希望借此经验,进一步推动组装合成建筑法在港的发展。

房屋署总结构工程师(发展及建筑)王伟洪先生在活动上介绍「东涌99」时指出:「项目的第五座以L型设计,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共有十二层并涵盖四种户型,当中,由面积最小至最大的户型,需两件至四件预制组件组成。」考虑到项目的施工进度,是次项目以选取其中一幢来测试组装合成建筑法的生产、安装及成效。

结合经验及新技术

是次项目总结及改善了以往组装合成的经验及技术,务求提升住宅单位的质素。王伟洪先生形容,安装立体预制组件犹如「硬碰硬」,组件之间的接驳位容易形成缝隙,有渗水的风险。因此,「东涌99」的做法是用现场浇灌混凝土将组件接驳,消除缝隙的渗漏及长期维修风险。

此外,团队亦希望将两个组件的独立墙壁结合,以减薄整体墙身厚度,于是与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合作,研发连接技术建成复合墙(composite wall),厚度与一般现场浇灌混凝土墙相若,可增加室内可用的空间及楼宇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也可将安装及连接组件的工序分开进行,令流程得以简化,亦减少扎铁的需要,减省现场施工的工作量。

运输为主要挑战 可从政策层面解决

将大而重的立体预制模组运送到工地安装,是建造「东涌99」组装合成大楼的主要挑战之一,现时本港的道路货物运输限制为阔2.5米、高4.6米,王伟洪先生说:「在这限制下,运送前需要将组件切割成多个部件,无可避免造成更多接驳位,令安装的工序更繁复。」透过与业界、运输署、建追业议会商讨后,只要申请许可证,现时大部分组件可达3米阔,可配合不同设计,更大弹性,同时配合临时改道措施,以克服本港道路狭窄的限制,才可顺利进行安装。

业界合力继续推动高效建筑

建造业议会作为积极推动组装合成法发展的机构,主席何安诚工程师亦有到工地视察,他称讚团队在项目上带来了重大突破。他亦关注到项目的施工速度,既然有了组装合成1.0的经验,现时能否进一步加快,将现时6个工作天内兴建一层标准楼层减少至4天?房署指出希望越快越好,所以一直与承建商保持沟通,强调一定不可以比原定的6天慢,并相信有加快的空间,会在保障工友安全及项目质素的前提下继续进步,如有实际的数据及经验会尽快与业界分享。

政府目标未来五年兴建约十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因此必须配合高效建筑。房屋署副署长梁健文先生(发展及建筑)亦表示:「不只是组装合成组件的建造厂房需要优化,物流运输、工地技术、本地工友转型,也需要互相配合,透过改善整个产业链,才可以持续提升建造效率。」

展望将来,房屋署希望继续改善工地施工流程,以三大原则为目标,即场外预制、跨工种组合的模块化以及即装即用。长远目标是做到「即装即用」,若可确切实现,做到简单易用,有望提升建筑生产力以满足香港的房屋需求。

最后更新:2024-06-04 18: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