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建造业数码分身中心 引领业界融入创科世代

建造业数码分身中心 引领业界融入创科世代

建造业发展一日千里,对于人才及科技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建造业议会为了引领业界融入创科世代,去年成立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提供协作平台及展示一系列先进技术,全面促进数码分身及建造科技的知识交流,让业界更深入了解数码分身的概念及应用。

数码分身技术其一关键在于透过物联网传感器收集即时数据,并以人工智能分析数据,提出建议,协助决策。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是业界促进数码分身和建造科技领域的知识交流、培养人才及创新的新平台。中心设有四大区域,包括展览区、智慧工地管理专区、多用途区域及Digital Twin Lab,除了提供协作平台及展示一系列技术,亦提供多项重点活动,例如数码分身经验分享会、导赏团及谘询工作坊等。

建造业数码分身中心正式开放后,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应邀带同团队到访,了解议会成立中心的理念。议会团队介绍各项设施及多个数码分身成功案例,当中包括数码分身如何有助资产管理节能30%、如何借助智慧生成设计帮助翻新现有建筑物,从而减少52%隐含碳排放、以及项目配合数据及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实现安全工地管理。林副局长肯定议会以「数码分身」为推动建造数码化的主轴,议会主席何安诚教授工程师亦强调加快智慧呈交步伐,绝对有利于业界数码化转型。

培育数码工程师

议会早前发表《建造工程量预测》,展望未来10年香港建造业的总工程量每年将达 2,400 亿至 3,750 亿港元。步入建造业黄金期,何教授工程师表示:「无论公营或私人项目,他们均开始采用数码分身技术。我估计在未来12个月内,这类数码分身平台将席捲香港,而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将有助业界培育数码工程师和协调员。」

建造业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亦称:「近年,建造业议会积极推动建筑信息模拟(BIM),借此提升建造效率及生产力。建筑信息模拟空间(BIM Space)现在已升级成为数码分身中心,同时标志我们不单致力推动BIM,更将以最大力量发掘数码分身技术的潜能,推动建造数码化。」

全建筑周期数码化

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早前亦邀得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战略与投资)吉雅图先生即席分享应用数码分身的经验及心得。议会代表团亦曾前往广联达北京总部交流。他指出建造业数码化建基于四大科技:建筑信息模拟(BIM)、人工智能(AI)、物联网及大数据,而企业全面数码化转型亦可分为点、线、面、体,四个阶段:

  1. 点——个人层面(数据来源): BIM及不同数码化工具协助员工进行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
  2. 线——项目层面(连系数据):处理不同工作流程如人力、物资、技术、安全、质量、现金流等,协助管理整个项目进度;
  3. 面——跨项目层面(管理数据):同时监察多个项目,进行人力、财务、市场及风险管理;及
  4. 体——企业层面(综合数据分析):协助建立系统性方案,促进企业数码化转型。

吉雅图先生总结建造业要成功数码化转型的关键三个要素是数据、链接和算法,这亦是数码分身的基础。

议会积极推动数码分身普及化

数码分身能够模拟现实世界的物件、系统及过程,有助建造业界有效地管理项目及资源、提高生产力,同时降低风险及成本。任景信先生于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开幕典礼分享时表示,数码港扩建计划除了应用建筑信息模拟(BIM)、物联网(IoT)等科技,数码分身亦在整个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将来甚至有助管理整个数码港。他更期望待项目完成后,在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展示科技成果及与业界交流。

何安诚工程师另外亦造访 IESG位于科学园的数码实验室,实地考察,了解如何运用数码分身 (Digital Twin) 技术来实现可持续目标。IESG联合创办人黄兆辉教授工程师分享公司过往曾参与不同建筑项目,如构建「数码学校」、社区设计及重建项目,他指数码分身配合物联网传感器除可综合数据,更可监测及分析现况,预测潜在问题,协助用家未雨绸缪,收预防性保养之果。

建造业以安全、高效及可持续为核心,数码分身技术潜力巨大,有效减少风险及浪费之余,更可节省成本,非常值得业界参考借镜,更上一层楼。建造业议会数码分身中心除了开放预约参观及租用,亦会举办数码分身讲座及工作坊,让对学习数码分身技术感兴趣的人士参加,详情可浏览www.bim.cic.hk

最后更新:2024-05-31 19: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