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人工岛创新技艺 深中通道超级工程拉近湾区

人工岛创新技艺 深中通道超级工程拉近湾区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与中山,是岛、隧、桥水下互通、世界级的跨海通道工程集群。项目全长24公里,预计于2024年通车。建造业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早前率领业界领袖到西人工岛了解当中的创新建造技术。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甘星球先生介绍时表示:「这项世纪工程将大大缩短珠江口东西两岸通勤的时间,有助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
 

集桥岛隧一身 行车两小时减至半小时

深中通道的研究工作于2002年展开,经过详细规划后,设计采取东隧西桥方案。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至西岸的中山,主要包括6.8公里长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西人工岛、主跨长1,666米的伶仃洋大桥,以及主跨长580米的中山大桥。这项瞩目工程通车后,由深圳往来中山的通勤时间,将由原本的两小时大减至半小时。

DSM创新技艺快速成岛

由于西人工岛承担桥樑与隧道转换的重任,角色甚为关键,因此最早于2016年12月动工。西人工岛呈菱形,长625米,宽456米,面积约13.7万平方米,从天空俯瞰犹如「海上风筝」。这个「海上风筝」由57个直径28米、重量分别约六百吨的钢圆筒组成。历年来,中交一航局参与港珠澳大桥等多项重点工程,团队为深中通道研究西人工岛地基工程时,发现西人工岛所在地的海床软硬不均,然而工程团队化危为机,创出深层泥浆搅拌(Deep Slurry Mixing,简称DSM)工艺。DSM借助施工专用船舶,以喷浆搅拌形式处理地基硬层,成功令地基岩土质量变得相对均匀,为钢圆筒振沉的工序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最大钢圆筒结构创世界纪录

成功解决海床不均的难题后,团队起用4,000吨起重船「一航津泰」,配合12个液压振动锤联动的方案,营造出最大激振力约5,800吨的振沉体系。整个振沉过程,团队均配备可视化、自动化测控及振沉指挥系统,大大提升效率及安全程度。从2016年12月作为先行工程动工,直至2017年9月,最后一个钢圆筒振沉到位,西人工岛主体结构在短时间内正式完成,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总经理岳远征先生更表示:「这项西人工岛的施工工程,也创造出最大钢圆筒结构及最大振沉装备两项世界纪录。」

随着西人工岛钢圆筒振沉工程完成,团队随即开始实施岛上隧道与岛壁之间的止水。岳远征先生表示,岛上隧道的两侧采用扶壁结构;扶壁与钢圆筒之间,则采用止水钢板的结构,形成二次防水体系。人工岛工程最后部分,是进行小岛内降水及回填,后续工程还包括软土地基处理、岛体止水、岛壁结构与防护、救援码头、隧道管理站等其他岛上设施,将在明年通车后为这项世纪工程发挥关键角色。

最后更新:2024-06-04 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