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肩负传统技术传承 工艺中心培训新力军

肩负传统技术传承 工艺中心培训新力军

创新科技加速发展,建造业逐步走向「工业4.0」时代,但传统建造工艺并没有因而遭时代巨轮淘汰,不少人希望透过学习传统技术而入行。建造业议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与议会成员卢李爱莲女士等一行成员早前到访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旗下的锦上路会员工艺交流中心(中心),参观不同工艺培训场地,了解学员上课情况。

传统技术一向不乏问津者,以细木工为例,坊间有机构开办相关课程,吸引不少人士报读,希望学习鲁班锁、榫卯等传统技术基本功。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提到,有不少人希望报读「普通工人转中工」(白纸升中工)课程,考取中工资格,并认为市场对细木工仍有一定需求,期望可以开办相关课程。中心目前提供不少课程,包括砌砖、批荡、电气布线、水喉和髹漆等,未来希望可以开办更多类型课程。

女性学员增加 行业新血来源

政府近期扩大人才清单至51项专业,涵盖建造业等,以纾缓人力短缺,但建造业面临黄金10年、15年,急需大量新力军填补劳动力缺口。中心去年培训约1,800名工匠,为建造业出一分力;该会能够深入同乡会脉络,为拉拢新血入行的秘诀之一。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培训释放不少女性投入劳工市场。他引用髹漆学员的亲身经历,有数名女性完成培训课程后,本来家里要聘请师傅髹漆,但她们改变主意,最后决定亲身上阵,变相节省人力资源。长远来说,这也是帮助就业市场的好事。中心主管赖东涛认为,其实有不少女士报读建造业相关课程。从中心工场可见,无论是铺瓦、髹漆还是电气布线课程,都不乏女学员身影。

学做智慧型工匠 不能只靠力气

学习传统技术要一步一步来,打好基本功,如先学铺纸皮石,才能再学铺「瓦仔」(瓷砖)。传统工艺和科技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要留住传统工艺不易,需要靠师傅悉心教导,才能一代传一代,同时也要活用科技,才能推动建造业发展。何安诚工程师以水喉为例,指要用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起图,在工厂完成工序,搬去现场装嵌就可以,与以前不同,但都需要过渡期,由现在开始做起。

何安诚工程师勉励在场学员,指训练中心会一步一步带领他们去做智慧型工匠,但他们这些新力军不能像以前一样只靠力气,要用脑,例如平水不一定要弄污双手去弹线,而是已经用BIM技术去做。他寄语学员要在安全方面有承担,除了学习,最重要去了解如何对危险说不,谨记「生命无Take Two」,推己及人,顾全自己和伙伴。

议会早前发表最新人力预测,预计各类工程人员缺口会由今年的5%至15%,扩大至2027年的15%至20%。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亦提到报读课程人数甚多,目前整体轮候入读人数超过3千人。

建造业缺人荒 合作抢人才

何安诚工程师指出,过去一年建造业训练了约1万名工匠,当中议会只做到5,000人,其余归功于业界携手努力。他呼吁业界继续要抢人才,「建造业一定无得停」,推动加强各方协调合作,培训更多人才。身兼香港建造学院(HKIC)管理委员会主席的卢李爱莲女士亦建议,可以加强学院与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的沟通与合作,协调招收学员入读,以纾缓人龙之患。

事实上,议会在发展局支持下,去年总动员业界精英,启动大型推广计划 ──「看『建』未来 『筑』及生活」,向大众介绍建造业的专业、贡献和前景,以吸引年轻人入行。

最后更新:2024-06-04 1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