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建造教育携手合作 齐谱组装合成新篇章

建造教育携手合作 齐谱组装合成新篇章

建造业及教育界同样为建设香港的未来默默耕耘,建造业致力为香港各阶层市民建设完善环境,构建更美好社会;教育界则竭力培育莘莘学子,成为以后栋樑。建造业议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早前参观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第五期学生宿舍项目,联同议会成员陈剑光先生及陈沐文建筑师了解项目如何大胆创新,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提速提效,为香港建造业及教育界写下新篇章。

采用MiC技术兴建的最大型学生宿舍项目

入住宿舍提供机会予年轻人学习独立及交流彼此文化,向来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体验之一,面对学生宿位短缺问题,香港城市大学伙拍承建商金门建筑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组装合成技术,加快为学生建设优质住宿及学习空间。

城大第五期学生宿舍项目位于马鞍山白石,设多种绿化设备、学术及康乐设施。六座舍堂由三座大楼组成,将提供逾100间单人房及逾1,000间双人房,合共供应超过2,000个宿位。在透过采用MiC而建成的学生宿舍当中,按宿位数量计算,此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型的项目。整座建筑群由1,344个组件组成,每间房间组件预先在内地厂房建造及组装,更完成室内装潢如设置床架、衣柜、书桌及空调等,组件运送到工地后只需安装及接驳,大大减少建筑时间。

MiC提升效率工期锐减一半

城大校园发展处副处长陈慧敏表示在项目开展初期MiC才刚为香港业界认识,故当时是次项目能够采用MiC实为大胆创新之举。面积大而平整的工地、四通八达的位置、重复性高的房间设计,项目的「天时地利」及设计特点都十分适合采用MiC,甚至能透过缩短工期减低对附近社区的影响,弥补不足。

白石宿舍项目于去年年初动工,若以传统方式建造,工期预计长达四年。团队改为采用MiC则有效提升生产力及缩短时间。城大于去年12月成功安装首个MiC组件,并于本年6月安装同座最后一个组件并平顶。其余大楼亦将陆续于8月平顶,项目最快可于今年年末完工。工期缩减一半,令学生可提早于2024年入住,尽早享受充实的舍堂生活。

数码科技与MiC相辅相成

在采用高效建筑技术外,项目在各个工序均以数码科技协助施工,提升效率质素。包括以综合数码建造方案(Integrated Digital Project Delivery,IDPD)整合建筑数据,监察项目施工如工厂建造宿舍房间组件的进度等,准确掌握工程项目的最新资讯。城大校园发展处经理陈兆基指在品质控制及检验过程中,批出的纪录会存入项目的竣工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模型,供设施管理部门的未来应用。在组件运输方面,项目应用数码分身(Digital Twin)技术监测情况,系统能够追踪车辆的位置、运送内容、车牌甚至行车速度,以确保运送过程安全顺利。

议会一直致力推广建造业广泛应用高效建筑技术及数码科技,令持分者受惠于各方面的便利。崭新的建造模式将随著更广泛的使用精益求精,何安诚工程师讚扬团队前瞻创新的态度,令MiC技术及数码化工地在项目中落地应用,成为同类型项目的先锋典范,「真正做到提速提效提量」。

最后更新:2024-06-04 1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