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建造工业化迅速发展 樟坑径项目引证高效建造优势

建造工业化迅速发展 樟坑径项目引证高效建造优势

建造业议会(议会)为推动业界提升水平,一直积极寻找不同机遇。国内建造业发展一日千里,借得行业借镜参考。早前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率领建造业议会大湾区高效建筑参访团,联同各业界代表到访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海龙)及其标志性的深圳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了解其在实现建造工业化及发展高效建筑上的建设。

提供一站式MiC应用方案 自动化智慧工厂加快生产组件

作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海龙专门开发崭新建造方案,提供由设计、研发、生产、检测至安装的全面「组装合成」建筑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MiC)服务及产品,推动国家高效建筑发展。参访团一行到访海龙位于珠海的生产基地,了解多个成功项目的示范单位,包括仅以124天建成的深圳坝光生态国际酒店、将为香港首次应用混凝土MiC的古洞北福利服务综合大楼项目等等,力证海龙在领头国内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实力。工厂拥有九条生产线,附有一条标准构件的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另亦设由海龙自主研发设计的自动化钢结构MiC生产线,利用自动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化喷漆房等建造机械提升效率、准确度,同时缔造更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

海龙亦在应用MiC上展现更灵活的方式,将于2025年启用的将军澳中医医院将同时采用2种MiC组件,病房以钢结构MiC制成,而机电房等则按防火要求采用混凝土MiC。海龙总经理姚大伟指海龙的深化设计不单可以减低成本,亦能配合客户需要以符合项目要求。海龙以持续提升自动化水平,打造高度智能化的工厂为目标,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孔祥兆指,海龙大力提倡在设计阶段将MiC纳入考量(Design for MiC),令组件更标准化,能够在工厂大量集中生产,降低成本同时提高质素,期望未来能够像造汽车一样建屋。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十分讚同海龙在推动建造工业化方面的理念及工作,更表扬他们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数码管理平台监测碳排放,为国家达成「3060」双碳目标提供助力。

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开MiC新篇 应用BIM及数码化管理提速提效

建造业议会大湾区高效建筑参访团此行亦参观了由海龙及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中海建筑)建造的深圳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此为国内首个混凝土「组装合成」高层保障性住房项目,更创下国内同类项目中工业化程度最高、建造速度最快的纪录,工期仅需一年,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

中海建筑高级工程经理徐恺指,项目由6,028个MiC组件组成五幢大楼,组件皆在工厂内完成结构、装修、水电等工序,并在现场快速组合,每一层的现场安装及装修时间只需四天。项目已于4月中旬完成吊运及安装,预计能提供2,740个单位。中海建筑信息化经理郭阳表示,团队透过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采用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解决了多方面的困难,包括在设计阶段协调各个工种专业深化合作,避免出现碰撞;在生产阶段时工厂则可以按照模型所展示的标准生产及装修组件,确保符合要求;现场安装期间亦能够清晰了解各组件之间水电管线接驳的注意位置,快速准绳安装。

海龙及中海建筑致力于项目中实现智能建造,应用一系列高效及工业化的建造技术;同时亦在管理方面著手,以C-SMART管理平台实行智慧工地综合管理。郭阳介绍项目的C-SMART平台共有11大管理功能,涵盖整个建造过程及各个方面,包括人员、安全、机械、物流及物资等,更监测碳排化及环境污染等数据,达至安全、智慧、低碳施工。

何安诚工程师表扬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国际级的标杆工程,十分值得香港建造业参考,并期望两地业界有更多更紧密的交流,为建设宜居城市注入新思维及新力量。

最后更新:2024-06-04 1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