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启德AIRSIDE承先启后 以人为本建设都市绿洲

启德AIRSIDE承先启后 以人为本建设都市绿洲

建造业以一砖一瓦建设城市,当以「看建未来、筑及生活」为己任,兼顾可持续发展之余,亦照顾邻近社区的需要。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早前到启德发展区,参观新近落成的商业零售综合项目AIRSIDE,了解该地标项目如何于设计及建筑过程上以人为本,实践可持续发展。

AIRSIDE为南丰集团的旗舰项目,项目贯切集团名为「SEWIT」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以社区共融(Social Cohesion)、环境保护 (Environment) 、全人健康(Wellness)、创新(Innovation)及科技 (Technology)推动社区及环境发展。南丰工程部副总经理区子昌指AIRSIDE位处新浦岗旧区和启德发展区的新旧交界,发展时有责任汇聚两区,创造社会影响,满足社区对公共空间的需要。

绿化比例逾3成

AIRSIDE楼高47层达200米,为启德发展区最高建筑。项目主要分为甲级写字楼和多层商场,亦连接启德港铁站和地下购物街。项目发展商南丰以纱厂起家,设计亦特别致敬此传统,南丰工程部高级策划经理杨剑文介绍指项目外墙玻璃采用曲面玻璃,概念如同以绒布包围建筑物,由于玻璃深度不一,远看更觉柔和。为便利公众休憩享受,大楼沿启德河方向的设计特别移后20米,务求增加公共空间;广场与大楼之间亦不设围栏,可举办社区活动,连络公众。

此外,AIRSIDE设计揉合都市生活和自然环境种植大量植物,包括梯流式的绿化层、露天楼顶、阳台及庭园,杨剑文表示项目整体绿化比例达33%,比《可持续建筑设计指引》要求的20%多于一半、项目又设计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绿色植物墙,提升绿色观感。

自动垃圾收集系统 大数据分析垃圾量

可持续发展得以更上一层楼,全赖先驱敢于尝试,推动行业。环保领域为AIRSIDE发展关键,项目订立「CO6」目标,包括减碳(CO2 Reduction)、舒适健康环境(Comfortable and Healthy Environment)、成本效益(Cost Effective Smart Technology)、(Conspicious Performance & Consumption)、创造社区中心(Community Hub Creation)等。

减碳方面, AIRSIDE为全港首座商业大厦采用「区域供冷系统」,以30,000KW吨冷水制冷,减碳效果好比种植了9,700棵树。其次,AIRSIDE亦采用创新自动垃圾收集系统,普通垃圾及可回收垃圾直接由办公室经管道运送至地牢收集糟,智能系统能即时分析大数据,显示租客废弃垃圾量,长远有助推动用户减废。

社区方面,AIRSIDE引入自动单车泊车系统,为全港首例,此系统由感应器和输送带控制,用户透过应用程式自助泊车。南丰工程部屋宇设备助理总经理黄伟业表示AISIDE共设48个单车泊位,期望以此服务社区需要,并教育大众低碳生活模式,鼓励市民多以单车代步,使用「绿色出行」。

BIM设计工程顺序

AIRSIDE项目工期只得930日,工地面积达17,800平方米,需以逆筑法(Top-down Construction)兴建4层地库,其地下水位甚高,更有地铁于工地附近行驶,协兴建筑工程团队坦言施工难度高,必须以先进建筑科技辅助,其中建筑信息模拟(BIM)不可或缺。协兴建筑副工程项目经理胡梓晴指「业界近年不断推广CDE(综合数码共用平台)的概念,AIRSIDE正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由2019年步入工地起,南丰已牵头与我们合作采用CDE平台配合BIM运用,无论图纸设计、审批等各方面,一切都于CDE中实时发生。」过往工程人员须透过实体图纸部署工程,但AIRSIDE实行「5D数码化管理」,理顺各种复杂之建筑方式,计算工期和设计工程顺序,以至后期生产力检讨亦可以BIM进行,帮助工程团队打造安全有质素的工程并如期竣工。

AIRSIDE以天桥连接新蒲岗区,胡梓晴指兴建天桥大幅应用BIM,解决了不少的施工困难,例如桥樑钢结构及装饰铝板均以BIM协调设计,及后更用于拆图传送至工厂加工预制组件。另外由于天桥横跨四条行车线,为减低工程对邻近交通之影响,团队早期已运用BIM计算工序,协调不同持份者,以便尽快完工及将对公众的影响减至最少。

AIRSIDE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筑兼顾社区和绿化需要,过程尽用数码化协助,何安诚主席讚扬项目于多个层面创下本地建筑先河,其中包含碳中和、全生命周期物业管理的元素和愿景,可谓业界模范,值得来者参考。

最后更新:2024-06-04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