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智慧城市研发基地 创科尖子汇聚港大iLab

智慧城市研发基地 创科尖子汇聚港大iLab

科研能解决未来的问题,创新更可带给社会无限可能。建造业议会(议会)一向重视科研发展,致力推动业界实践科研成果,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议会成员何国钧测量师及建筑信息模拟专责委员会时任主席冯宜萱建筑师等、早前到香港大学建筑学院iLab参观,了解由院长Chris Webster教授及副院长吕伟生教授带领的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如何扩阔及深化建造业数码领域,与议会合力将香港打造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

「组装合成」三宝

议会由2018年开始,向业界大力推动「组装合成」建筑法,由工厂生产然后运送至工地安装,短短数年间业界纷纷采用,现时本港已经有超过100个「组装合成」项目规划或兴建,成绩令人鼓舞。吕伟生教授的香港大学团队研发了「组装合成」三宝(MiC Trilogy),以数码程式监控工厂生产、运输、安装流程。

第一个程式——e-inStar在工厂生产模组时,将流程数码化,工作人员即时上载巡查纪录、有关相片及测试报告,再在仪表板(Dashboard)显示出来,成功将区块链视像化,让远在香港的团队成员都能了解厂房运作,确保组件质素。模组完成后运送到香港,工作人员会利用i-Core Sensor沿途监察温度及湿度,透过区块链技术及第二个程式——e-TranStar程式更可实时追踪模组位置及预计到达时间。

当组件送至工地时,团队会使用第三个程式——E-InstalStar获取安装资讯,检查其定位是否正确。值得一提的是程式的准确度极高,将偏差控制在数厘米内,此技术更在香港大学黄竹坑学生宿舍项目试用。团队透过OBBi系统(OpenBIM: Opening the gate for BIM and blockchain integration)开发了一套新算法,可以做到没有延时及信息丢失的区块链信息检索,同时恢复到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之中,节省因检测不足引致额外修补的工作和时间,确保MiC项目符合国际标准和安全。

研发自动机械臂 吊运模组

科研要成功就必须抱求知若渴,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态度,在组装合成吊运部分,iLab团队正研发一个用于吊运天秤的机械臂技术,可自动将模组吊运到指定位置,系统还会模拟计算及预测组件在吊运时会否相撞。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大讚技术可增加生产力及安全,造福业界,希望研发人员尽快克服风速等问题并完善方案在先导项目试用,让更多组装合成项目得以提速提效。

融合议会建筑信息模拟标准

建造业议会一直不遗余力推动数码建筑技术发展,更为业界制订建筑信息模拟(BIM)标准,方便持份者如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及承包商等确保由BIM产生的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很高兴除了业界外,学术团体亦有应用技术。港大研究人员利用光学雷达仪器(Mobile LiDAR)及360度镜头素描,配合专属软件,数分钟内就可以将数百呎房间的设计及物件转化成建筑信息模型,它更懂得自动存取议会的标准BIM组件,如天花、墙身、桌、椅子、抽屉等。目前软件仍进行改良中,议会主席希望研究尽快完成,让更多项目尝试使用。

电子量度钢筋连接器

现时工地经常使用不同长度/深度的钢筋连接器(Coupler)将不同钢筋接驳延长及令巩固,再笔录详情,容易遗失及出错。iLab团队研发了一个可以无线充电的Coupler Inspector Robot量度钢筋连接器的深度同时纪录量度的时间、日子、负责人及制作对应其他的钢筋连接器的QR Code,确保准绳亦会即时传送纪录至电脑,方便日后查阅。

iLab 于2016年获香港大学发展基金的支持成立,研究智慧城市与工业4.0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大数据实验室,成立至今已经为香港及其他地区的建造业现代化方面带来不少重大突破。近年iLab亦赢得议会不同的大奖,包括2015年建造业议会创新奖的青年创新奖及2021年建造业议会数码化大奖银奖(机构类别 – 培训/研究机构),相信其出色团队会继续精益求精。议会亦会秉承支持科研落地的宗旨,鼓励建造业与学术界合作,拓展科技应用,共同提升建筑效益。

最后更新:2024-06-04 1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