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何文田二期项目 前瞻谋划安全良策

何文田二期项目 前瞻谋划安全良策

由华懋及港铁合作发展「何文田第二期住宅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较早前建造业议会(议会) 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及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会同发展局副秘书长黄恩诺先生、屋宇署助理署长欧阳海鹏先生及劳工处助理处长陈家礼先生,实地视察此项目工地,了解专业建筑团队如何透过以人为本的规划及活用科技,优化处理孔洞、高空工作及其他工序,全面确保工地以至物管安全。

常言「防范于未然」,金门建筑董事陈津透露,是次何文田二期工程亦本著同一理念,参考发展局就公共工程规划倡议的3个重点:简单化、标准化及单一综合元件,在前期规划时加入多项创新及科技元素,提升工程品质及安全水平。

冷气露台确保维修安全 势成住宅新趋势

工程其中一项创新尝试,是为每个单位设计独立冷气露台。冷气维修为常见的小型工程,惟近年工友使用竹棚及吊船容易发生意外。金门建造经理毛煜麟表示,规划团队发挥了「Digest into small」的精神,设计冷气露台让维修人员直接从窗户到大厦外墙施工,设计并于大厦入则时一并申请,安全高效又省时。

建筑数码化有助工程事半功倍,团队花上不少心思,以建筑讯息模拟(BIM)为每户单位制作模拟图,形象化现场环境,从而规划施工空间是否充足、将机件运送至露台的程序,以及适合摆放散热器的位置等。毛煜麟又指,希望将来小业主在安装、清洗及维修冷气,甚至十年后大厦维修时,亦不需再使用竹棚或吊船,长远减低高空工作的风险。

发展局黄恩诺先生认为,过往很多人误以为安全与生产力不可兼得,但「何文田二期」正展示创新方案可一次过满足多项要求,成绩令人鼓舞。

研发周边程式 BIM之威力无限放大

虽然今时今日以BIM去规划及管理大型工地已非新鲜事,但各个工地都有不同需要,如何在此之上发挥创意研发辅助程式,将BIM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才是显出功架的时候。针对工地孔洞安全,团队除了跟从相关指示,于小洞盖设铁板;中洞加设金属围栏及踢脚板;大孔以出入许可证限制等,还引入BIM系统,在规划初期将工地内过千个临时及永久孔洞的资料加入模拟图中,以便日后监察,确保每个工序的安全。

鑑于过往的孔洞意外中,出意外者多为非从事孔洞相关工程的工友,金门建筑团队研发了名为「G Lock」的智能锁,利用蓝牙技术管制可使用孔洞的工友,从而减低风险。G Lock的锁件将连接铁板活门,先将孔洞收细,工程人员需预先在智能电话系统上取得使用许可,到现场按下应用程式的开关掣,才能打开活门上的智能锁。智能锁同时会连接到BIM的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可借此监察孔洞是否被正常开关及使用,若遇到特珠情况可即时处理。

Go Pro记录工程进度 方便省时

科技应用广泛,但前线工程人员亦需时适应。有见及此,团队同时研发了API System,已完成的BIM图则可透过程式绘出更简单易明的2D图则,协助前线工友掌握工程状况。相比以专人将BIM图则重绘成2D版本,需时最少两周;但API System则可在两小时完成,而且可减少手民之误,提高准绳度。

大厦内部装潢工序繁复,为监察进度,由BIM衍生、结合AI智能的记录及监察工具正大派用场。团队先在各个需要监察的单位及位置张贴QR Code,监察人员随后戴上装有Go Pro镜头的安全帽巡查,智能系统便可按镜头拍摄到的实景分析比对,从而辨悉工程是否合乎规划,并总结工程进度。系统在采集数据后更会自动将图像化成文字及图表报告,以便不同职级的工程人员了解进度。

引进新物料 完善孔洞管理系统

近年部分孔洞意外源于洞口使用密封式盖板,工人未能察看洞内情况掉以轻心,酿成意外。因此是次工程引进了一款以合成石制成的透视式洞盖,洞盖上开了一排排的小孔,让可望清洞内情况,时刻保持警觉。此物料能做到无锈蚀、可承受空气和液体多种腐蚀,而且载荷力强,可抵压5kPa,但物料却既轻且薄,一件1米乘1米的板件大约只有10kg重量。

如以特制的钉及盖帽把一块较洞口大的透视式盖板固定在混凝土件上,便毋须再在洞中作任何额外支撑,更能乘托消防车的重量。未来金门将伙拍议会继续开发相关物料,务求令其可达至防火隔火标准,升级成为一种同时适用于临时及永久用途的建筑物料。

是次实地视察何文田二期工地,何安诚主席喜见建筑团队及业主同心协力,以人文关怀结合奖赏制度,嘉许杰出工程人员,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益相辅相乘其中一位工程人员的分享为更使他印象深刻:「发生意外时,不只生产力受影响,还有金钱、时间,生命成本更是无办法以金钱补偿,所以在工地内安全永远排第一!」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