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不断突破才能引领进步。在政府以及议会大力推广「组装合成」建筑法(MiC)下,除了房屋及社区隔离设施之外,公共设施亦开始善用此提速提效的建筑技术,而中医医院更是香港第一座采用MiC的多层式医院。早前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建筑署署长谢昌和先生、香港建造商会会长林健荣测量师及副会长冯国强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钟国辉工程师、香港机电工程商联会会长潘乐祺工程师、香港顾问工程师协会副主席郝炎工程师、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主席陈剑光先生、注册专门行业承造商联会陈落齐先生以及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先生到访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的工地参观,见证建造业2.0如何在工地落地生根,并探访工地工友表达关爱。
工程项目由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两座建筑物所组成,位于另一项MiC先导项目——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宿舍旁。工程项目总楼面面积为19万平方米左右,预计于2025年完工。医院病房及部分设施空间会采用MiC兴建。
工程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采用综合数码共用平台(Common Data Environment)技术,更于全建筑周期应用建筑讯息模拟(BIM),将设计、施工至管理等流程全面数码化,提升工程效率及质量。
建筑署工程策划总监张萃麟女士指出,工程技术能达到种种突破,实有赖多方协作,透过政府及议会推动创新科技措施和指引,并得到承建商支持,希望日后大家可一起努力实践工地智能化及创造更多第一。
「善用创新科技除了带领工地与时并进,亦能够提升地盘的安全管理水平,一举两得。」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项目高级安全主任李凯伦表示工地采用智能科技,同时推行主动式监测及被动式安全训练来提高工地安全,把意外发生机率减至最低。
项目在施工时全面应用智慧监测系统管理工程人员及机器,配合AR实景地图以及安装在安全帽上的定位装置(SmarTag),再透过鹰眼遥距巡逻及监控工地,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定位工程人员的实时位置,并即时通知前线管理人员处理,在紧急情况下为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工地内亦设置了供工友培训的安全体验馆,让工友在模拟环境中熟习意外处理方法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如处理电力装置和火灾的安全训练,透过虚拟实境(VR)技术以及道具提升训练真实感,加强工友的应变能力。
工程项目亦有借鉴于可持续发展及碳中和理念,其工地指挥中心除了采用低碳建筑材料之外,亦安装了75平方米的AIPV及建筑整合太阳能(BIPV)设备,透过设置于屋顶及天篷的太阳能板,生产电力以满足地盘指挥中心的运作需要,达致自给自足。工程人员可随时浏览数据管理平台,了解中心的电力生产及使用量,推动低碳施工,为日后其他工程项目提供范本参考。
项目建筑设计以人为本,而建造过程中亦处处为工程团队著想。访问当天天气酷热,工地就设置了幸福小站,让工友可在炎热天气下休息及进行安全活动体验。工地除了为工友一个星期举行两次消暑活动,亦在工地四周设置不同设施,如冷风机、电解质饮料站以及遮阳装置,为工友提供理想的休息环境。
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提醒工友多饮水多休息,凡事量力而为,并连同署长及各位会长派发冰冻西瓜、消暑饮品以及防晒消暑用品予工友,把建造业的关爱文化传递至工地每一个角落。
最后更新:2024-06-04 09: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