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东涌新市镇扩展工程 智慧管理奠基础

东涌新市镇扩展工程 智慧管理奠基础

东涌新市镇扩展工程如火如荼,填海造地将创造过百公顷土地,建造业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七月初率领议会考察团到访扩展区的填海工程工地,了解工程团队如何应用崭新科技,发展同时兼顾保育,并透过一系列数码智慧管理方法提升工地生产力和安全水平。 东涌新市镇扩展是继2003年将军澳及东涌新市镇填海工程后,首个填海造地的新市镇扩展计划。

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涵盖现有东涌新市镇东、西两面,计划完成后可提供约62,100个住宅单位及超过877,000平方米的商业楼面面积,容纳约184,000新增人口,并创造40,000个就业机会。东涌新市镇扩展的填海及前期工程于2017年12月底展开,现时进度理想并预计于2023年完工,届时会开拓约130公顷土地,并会分阶段提供土地作发展,其中首两幅经填海而得的用地,已于2020年3月及10月交付房屋署作公营房屋发展,并于同年下半季至今陆续交付更多作房屋/商业及综合发展等用途。
 

深层水泥拌合法减少影响生态

生态保育与发展能否并存的议题时有争论,东涌填海工程团队采用先进技术确保发展能兼顾环保。过往填海工程多采用浚挖方式,挖走海床上的淤泥容易污染海洋;因此是次工程团队采用「深层水泥拌合法(Deep Cement Mixing,简称DCM)」,过程不涉及清除及运走海泥,并透过钻杆以搅拌方式将工程船上的水泥注入海泥层,旋转时混合水泥浆与松软的海泥,以加固淤泥,形成一支支足以承托填料与海堤的坚硬水泥拌合柱。相对传统浚挖方式,此方法可减少水中悬浮粒子的产生,减少影响附近水质及海洋生态,而且不需要以运输船倾倒海泥,从而减少碳排放。

设3.8公里生态海岸线 丰富生物多样性

填海以外,工程团队将于扩展区边界设置全长约3.8公里的生态海岸线,包括红树林、岩石及直立式生态海岸线。一般人造海岸线是由垂直海墙或堆石式海堤组成,缺乏天然岩岸常见的生态环境,不利有机物和微生物生长; 生态海岸线设计则模仿自然潮间带,形成潮汐生态系统,为海洋物种提供合适的生境和庇护空间,提升生物多样性。议会考察团当日亦特意乘船,到小蠔湾试验场了解生态设施状况,工程团队以此为基点改良生态海岸线的设计,更发现如粒花冠小月螺、锐齿招潮蟹、弹涂鱼等超过20种生物于此栖息。

数码分身辅助管理 提升工程质素

东涌填海工程规模浩大,参与工程人员人数超过800人,随开拓土地面积增加,管理战线不断扩大,团队不讳言如单靠人手管理将非常吃力,因此必要引用创新科技辅助。为提升管理效率,团队成立创新中心(InnoTCE),推动智慧工地发展。中心内的管理平台采用「数码分身」技术,以物联网感应器及各样监测装备收集并整合有关工地进度、安全及环保等数据,并以3D、4D或BIM等形式实时于中心呈现,让管理者一目了然地知晓全盘大局,从而及时作出准确决策,提升工程质素和安全表现。 东涌填海工程应用超过30项创新技术,以满足不同持分者需要。工地邻近民居,团队需要减低工程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首次于工务工程项目引入运泥车实时追踪和监察系统,运泥车上设有倾斜感应器和人工智能摄像机,透过记录和追踪运泥车的位置,防止非法倾倒建筑废料。如发现运泥车在非指定位置升起车斗,系统会即时通报监督人员。

数码技术监督进度 奠建造业发展基础

活用数据为建造业未来发展关键,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讚扬东涌东填海工程团队通力合作,利用数码技术作监察平台,成为「高科技智慧管理工地」,郑工程师指:「工程团队采用智慧系统一并监察安全、质量、进度和环保等范畴,并以电子化平台监督实际环境和寻找可改进空间,议会乐见更多工地利用创新建筑技术,将继续向业界推广数码工地管理的技术,期望进一步提升全港工地的质素、进度和安全水平。」

最后更新:2024-06-04 09: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