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业议会(议会)近年大力推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议会乐见自2021年开始,多幢MiC楼宇相继落成。从起步到现在,短短数年MiC在香港的发展一再取得突破——除了房屋局表示将积极引进MiC以加快建屋,作为「房屋实验室」的香港房屋协会(房协),亦试行以MiC兴建不同模式的单位,务求在建造模式上再迈进一大步!
房协目前共有七个MiC项目,合共利用超过8,200个模组,当中除了预制混凝土组件、还有连钢结构组件、预制厨房及浴室组件。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与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早前参观房协洪水桥IA期专用安置屋邨的模拟单位。洪水桥项目正是采用MiC,为资助出售房屋开创先河。
洪水桥IA期项目总建筑楼面面积约21,815平方米,当中有25层利用MiC兴建,每层12个单位,建成后可提供300个面积约367至621平方呎的一房至三房单位。项目主要模组有1,225个,每层有49个,另设1层地库及2层平台。此项目的兴建过程其中一个崭新的技术,是有别于其他已竣工的MiC项目——单位露台在工厂已完成装嵌及防水测试。每个「盒仔」(模组)更内置丝栓,减少后期再穿洞以避免增加漏水的风险。万事起头难,房协团队形容模组设计甚为复杂,研究初期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在工厂生产模组的亦相当繁复,庆幸最终成功克服困难,让居民日后能写意地在露台欣赏景色,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亦大讚此设计为其他私人项目作良好示范。
MiC凭借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以符合长远的成本效益,并有效提高工程效率与质素。而整个洪水桥项目只用了13款模组,有此成功先例,相信剩下未来几期的项目,甚至其他私人项目单位都会纷纷跟随。团队早在工程前期预早设计与配合,令所有安装方法均与私人楼宇做法看齐,例如墙身厚度、水喉和电线亦置于墙身内,而厨柜、洁具与饰面等设备,都在厂内预先完成八至九成,有助控制质量,同时减低工地废料及碳排量,贴合绿色建筑新潮流。
议会经常强调,所有工程都需要以安全为首要考量。总承建商有利建筑有限公司(有利)就利用多项创新科技,确保兴建洪水桥项目的工作安全。团队使用了Ultra Wide Band技术,于吊运模组时感应到距离6米内有工友在场,感应器便会立即发出警号,提醒工友离开危险区域及注意安全。另外团队亦利用5G机械人MobiScanning进入单位间隔扫描,对比制成品与设计的呎数等资料是否一致,亦有助确保质素。采用此技术有别于以往工程需要3名人员到工地做镭射扫瞄,现在只需一个工程人员将机械人带到工地,其他人可于办公室透过5G技术控制,大大减低风险,机械人也可以深入楼宇内的狭窄位置,遇到障碍物亦会自动停止,避免碰撞。
议会一直提倡施工方案结合「建造业2.0」及「工业4.0」的概念,推动业界达致数码化、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一共五期的洪水桥安置屋邨项目,由工厂生产、物流运送和安装都已数码化,并运用物联网(IoT)将真实环境融入建筑信息模拟技术(BIM)中,即使是复杂地形的工地,也可以预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监察每幢建筑的色调是否配合、建成后整体效果如何等。在洪水桥IA项目的兴建过程中,团队在设计过程采用3D分析技术,同时以4D设计预视建筑效益,立体追踪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再透过仪表板的数码介面及区块链(Blockchain),24小时实时更新建筑流程,全程实时监察。
房协目前正在筹建25个项目,其中14个项目已开展工程,全部以2028年或之前完成为目标,总共将交付12,000个单位。透过应用新建筑科技,大大缩短洪水桥IA期专用安置屋邨的施工时间,工程比采用传统建筑方法快四个月,并期望于24个月内竣工,2024年完成交付。
议会作为业界领头羊,一直鼓励业界采用MiC、BIM、装配式设计(DfMA)等科技及设计,从而提高建筑效率及质素,亦提供培训、举办展览等推动建筑科技的应用,例如议会最近推出的MiC大师班课程,让具备一定经验的建筑人员进一步装备自己迎来「建造业2.0」新世代。政府一直期望加快兴建公营房屋,未来交付的单位数目每年数以万计,只要善用科技,加上业界共同努力,定必一同做到提速、提效、提量。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