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长者屋 颐养天年享悠然

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长者屋 颐养天年享悠然

本港人口老化及房屋问题为社会两大挑战,为使老有所属,老有所养,香港房屋协会(房协)于沙田乙明邨觅地兴建长者房屋「松悦楼」。此项目为房协首项采用「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Steel-MiC)兴建的项目,突破吊运及拥挤的工地环境限制,让长者安居乐业,颐养天年。

松悦楼项目即将竣工,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早前应邀参观工地,实地考察钢结构组装合成建筑法的优点。房协团队介绍指由于乙明邨落成超过40年,有见区内人口渐老,房协逐利用邨中羽毛球场新建松悦楼。项目楼高10层,提供64个面积约200平方呎的单人房单位供长者免费入住。房协项目管理总经理朱嘉莲女士指项目一举数得,「一来可让老人家于长者友善设计的单位舒适养老,二来亦可重新调配住屋资源予更多有需要人士。」

单位楼层-预制组件率逾九成

组装合成建筑法(MiC)于香港逐渐普及,项目数量逾百,松悦楼虽同样以钢结构MiC建成,但有别一般做法,以钢结构配以轻质混凝土组装合成。由于MiC依赖吊运,钢结构配以轻质混凝土重量较轻,于设计及吊运时更显灵活。房协项目管理经理韩咏诗女士指松悦楼项目除大楼地面及一楼以传统方法建造,二楼至九楼单位楼层均以MiC兴建,此八层的预制率达九成,「每个单位由两个组件合并而成,每层共八个单位,加上楼梯,一层共17件组件,连同天台机房、升降机井道、墙壁等,整个项目共有229件预制组件。」

松悦楼另一大建筑特色在于其「MiC升降机塔」,先于工厂预制升降机井道模组,再运至工地无棚安装。团队指工程难度甚高,须以建筑信息模拟(BIM)准确计算模组的钢筋位置,才能确保在组装时两件模组能顺利组合。由于升降机为项目关键一环,团队花了不少心机研究不同方案缩短安装时间,最后把部份机电配件先预装于升降机塔及机房,又于场外模拟试吊,以加快现场安装速度。

专家评估吊运风险

MiC以场外预制解决现场施工引伸的问题,建筑所需时间也较传统方法短。惟MiC牵涉大量吊运工序,加之工程处于民居范围,人车出入频繁,故团队特聘第三方安全顾问检视不同工序,提供意见。此外,又广邀业界人士,如职业安全健康局代表、建造业议会代表、吊运联会代表、分判商等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坊,识别项目潜在风险,以动态风险评估确保工序妥当。

长者友善设计

松悦楼专为长者而设,所有单位均附送厨柜、抽油烟机及电热水炉,而且楼层及室内设计处处见心思,例如浴室低门槛及设有趟门,方便轮椅使用者出入和使用;为免长者洗澡时错握水管,扶手亦采用黄色以兹识别。此外,各户大门外墙漆更使用不同颜色及有清晰楼层指示牌,巴马丹拿建筑师有限公司董事陈祖声先生解释指房协设有社区及长者服务部门,通过积累经验和知识,照顾长者需要,「如老人家患上认知障碍症,这里不同单位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外墙,以便住客踏出升降机后一目了然,容易辨认自己的单位。」

最后更新:2024-05-31 19: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