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工程规模大小,采用创新科技都可以增加生产力、提高安全水平、加快施工时间与效率。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联同议会成员卢李爱莲女士早前参观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了解生产力局与建造业界合作研发的新科技以及香港理工大学与本地材料供应商如何合力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工程项目,看来建造业「工业化」又可向前迈进一大步!
「工业4.0」的先进技术有助提升建造业施工质素,建造业议会作为行业先驱,一直致力推动业界采用创新科技,以增加生产力及提升工地安全。最近就有工地与生产力局合作,研究及采用基于物联网(IoT)技术的「智」优环境监测系统,在不同地方安装感应器,收集现场数据如温度、湿度、PM2.5浓度等。如数据显示空气质素恶化,系统可以控制工地内的风扇喷水,从而减少尘埃在空气中飘扬,保护工人健康;相关监测数据亦同时呈现在户外显示屏,让前线工人看到实时情况。假如工地管理人员发现环境有变或转差,可先让工友休息或移到另一个位置工作。何安诚工程师指将有更多类似技术在议会的建造业展览中心(iHUB)展出,让业界认识更多先进科技,希望透过分享技术让更多人得益,亦可鼓励业界不断改良技术,跳出框框,发展更多意想不到的用途。
议会的科研部门一直无间断在多方位提升生产力,其中一方面就是与不同机构开展研究项目,例如与生产力局合作研发新款「自动开关混凝土斗」。一般混凝土斗需要非常大的力量才可控制,工友容易拉伤;新的「自动开关混凝土斗」可让工友透过遥控开关及控制输送混凝土的份量,减少受伤机会,提升安全水平。议会与生产力局亦有就混凝土斗容量作研究,并建议将市面普遍使用的2米混凝土斗增大至2.5米,提高单次混凝土运送量,减省运输成本之余亦可缩短建造时间及节省能源。
以往工程项目中会以传统的筛量度碎石大小,需要人手花长时间处理。最新一部高速成像的闭路电视,可以高速3D摄取影像拍摄碎石,并用配备的人工智能(AI)技术计算碎石的长阔高及深度,立即分辨碎石的大小,让前线工程同事就可以作为参考,节省时间亦可让同事专注其他工作,提升效率。
近年越来越多工程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测量,最近此技术又再向前迈进一步。生产力局分享指T2主干路工程项目正应用全球首个采用无人机搭载人工智能(AI)处理技术的隧道检测系统,协助工程团队检测混凝土位置有否裂缝、剥落、渗漏等状况出现,人工智能更有助航拍机自动避开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采用航拍机可以减少前线工友的高空工作机会,大大减低意外风险。议会期待将来与生产力局有更多合作项目,例如透过配备人工智能的航拍机,在工地进行基本巡查,同时汇报工友正进行的工序,再将有关数据加入建筑信息模拟模型(BIM Model),再配合BIM Harmonisation Guideline与2D及3D的程式,工程人员及管理层就可以清晰知道工程进度,并制定相关标准。项目完成后能够分享予整个建造业使用,全面提升工程效率及安全水平。
科研是建造「工业化」的催化剂。「工业化」讲求技术密集、自动化,并向高智能方向发展。建造业议会一直竭力推动装配式设计(DfMA)及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鼓励将部分建造工序转到工厂进行。我们希望不论规模也需要做到高质量生产,例如:主要从事进口钢铁设计、加工和焊接的和利集团在粉岭坪輋设立了「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引进多功能机械臂,进行焊接预制件,取代传统在地盘进行焊接工序,以「工业化」提升安全、解决人手不足、甚至土地紧绌的问题。
和利集团与香港理工大学一同研发出以MiMEP设计框架结构安装电机、泵房、水喉、冷气等。研究团队指设计重心是将框架组件化,将200个不同大小及长度的部件整合成数款基本组件。过程中,大学科研团队不断收集数据及重复测试,确保框架有足够的承载力,迎合不同工程的需要,协助他们增加效率及生产力。团队为了扩阔研究的可用性,更考虑到将来的维修状况,特意设计较宽阔的框架,留下更多空间让将来的维修人员工作。目前太古坊、长江集团中心II 期、香港国际机场等八个项目已采用此框架结构设计,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工程项目使用。
议会肯定组装合成建筑法(MiC)、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 装配式设计(DfMA)将是未来建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议会的iHUB已经有不少展示项目。建造业议会将继续持续推动技术发展,带领建造业界达至工业化,以MiC、MiMEP、DfMA为未来建筑创造无限可能,推动香港成为智慧城市。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