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先进制造业中心创新解难 以建造业2.0推动工业化4.0

先进制造业中心创新解难 以建造业2.0推动工业化4.0

本港建造工程量持续高企,未来十年将有多项基建相继展开,然而业界不能安于现状,尤其建造业面对新血不足及工地安全问题等挑战,业界上下必要积极谋求变革。6月初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议会成员卢李爱莲女士及何国钧测量师参观位于将军澳创新园的「先进制造业中心(AMC)」。AMC建造工程设计及建筑揉合「工业化4.0」及「建造业2.0」的理念,采用「可供制造及装配的设计(DfMA)」、「建筑资讯模型(BIM)」及「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各种新技术提升工程效益,节能环保,有助改善工作环境及工地安全水平,成功向同业展示如何以创新科技应对人手短缺及安全问题等挑战。

近年港府推动「再工业化」,结合制造业经验及创新科技力量,促进本地工业发展。由金门建筑承建的将军澳创新园先进制造业中心(AMC)于今年4月启用,中心楼高8层,设有多层高规格工业生产楼层、共享物流中心及地库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达110万呎平方。此生产基地专为先进建造业而设,属亚洲首个跨行业、融合自动化及智慧物流方案的先进生产设施,可一站式支援大、 中、小型先进制造企业,目标促进高端制造,协助创新制造业加快本地研发及生产过程。

两日组装行人天桥

AMC以实践「工业化4.0」为愿景,建筑阶段以「建造业2.0」理念为本,展现创新、专业化和年青化的特色。场外建造为全球建造行业大趋势,AMC工程团队积极采用DfMA,其中有75%的钢结构及机电组件为厂房预制,连接AMC及毗邻数据技术中心的行人天桥正以此方式建成。有别传统就地建筑的方法,全长40米的天桥分三组部件于场外预制,最重一件组件达67吨重,由于AMC工地邻近码头,工程团队从水路运送桥身部件,只花两晚即把天桥安装妥当,大大提升工程效率,亦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DfMA减排节能 有利可持续发展

上盖建筑工程方面,团队以双T型预制楼板(Precast Double Tee)取代无樑楼板(Flat Slab)结构,省却大量须在现场安装的模板和支架,工人亦不用长时间于高空工作,而件于工厂预制而成,故能善用资源,减少因场内制造而起的浪费。总计整项AMC工程,与传统建造方法相比,团队运用DfMA节省约46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等于超过470程由香港飞到美国的航班碳排,有利可持续发展。

机电装备方面,AMC工程用上超过5000件组件,包括风喉、水喉等。组件众多,AMC工程团队除委托于内地的自置厂房生产,亦于将军澳创新园另一幅面积达2800平方米的用地建立流动工场,主责生产泵具组件,AMC顶楼抽烟风扇机房的组件亦于此流动工场以MiMEP装嵌,由于工场环境比工地现场少限制,有助提升建造速度和安全表现。MiMEP施工方法有利于减少工地劳动力需求,AMC工程团队更进一步,利用创新科技辅助安装工序,如因应场地特色设计出同步升降平台安装风喉,并已为此设计申请专利;此外,部分管道组件重达4吨,团队又设计出运送系统,减少高空工作和人力抬举的工序。

综合数码建造方案提升生产力

创新建筑方法的成功背后,使用BIM的成效不能忽视。AMC工程团队广泛应用数码科技,如以BIM模拟整个双T型楼板预制件的组装,模拟流程可预先评估高风险位置,确保运输及安装流程安全顺畅。团队亦以人工智能演算法计算及分析同步使用四,组天枰的最佳方案,避免浪费吊运时间。此外团队设计多款应用程式辅助,提升效率,例如以扩增实境(AR)程式展示BIM模型,方便前线团队预视未来安装细节;团队亦研发「综合数码建造方案」(IDPD),以此为平台整合建筑数据,透过仪表板显示工程进度、工人出勤等资讯,构建物联网雏形,掌握工程相关最新资讯,一目了然。

科技降低技术门槛 吸引人才入行

本港建造业技术工人短缺及人口老化属业界当前一大难题,AMC工程正展示以科技化危为机,以机电工人数据为例,AMC工人平均年龄为43岁,低于全港机电工人50.1岁的平均年龄。AMC整支团队又有近两成员工为女性,打破传统建造业以男性为大多数的惯例。正如承建商金门建筑楼宇建筑董事黎国鸿先生解释,团队使用预制组件取代传统钉板等高技术工序,降低工人技术门槛,亦提升安全水平;流动工厂亦有助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加上团队广泛利用数码化等先进技术,种种方法皆有利吸引年轻新一代入行,承接建造业的火炬,引领业界继续前行。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