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活用科技 承先启后 中九龙干线工程建未来

活用科技 承先启后 中九龙干线工程建未来

九龙区交通问题困扰港人多年,港府遂于2017年展开「中九龙干线」工程,新道路横跨九龙东西,连接西九龙油麻地至东九龙的启德发展区,落成后将大大纾缓挤塞问题。工程规模大,牵涉地域广,但团队迎难而上,引入多项创新建造技术辅助,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及议会成员张志刚工程师五月底造访中九龙干线社区联络中心,深入何文田竖井参观中段隧道工地,亲身了解团队如何活用创意,利用新技术克服困难,从而提升效率、有利可持续性并改善工业安全。

上天出海入地

「中九龙干线」全长4.7公里,以天桥、隧道及公路组成,途经九龙各个人烟稠密的旺区闹市,牵涉拆卸楼宇及临时填海等工程,正如团队形容,工程「上天、出海、入地」,需拆分为八份工程合约推展。工程复杂多变且难度高,必要利用新技术协助,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处处长陆伟雄工程师指团队不拘于旧制,勇于尝试新事物,「就如摸着石头过河,我会鼓励同事即使未曾应用某创新技术也应小规模尝试,假如可行便可全面应用。」中段隧道工程承建商布依格土木工程代表、香港宝嘉董事总经理钟伟贤工程师亦指「创新科技配合数据整合分析将是建造业的大趋势。」

数码化一站式管理

「建造业2.0」提倡 「创新」、「专业化」及「年青化」,其中创新尤其重要。工程施工以外,管理亦为关键,中九龙干线工程团队积极推动工地管理数码化,以数码综合管理平台(integrated Digital Works Supervision System)及智慧工地管理平台(Smart Site Management Hub)把六项现行工程合而为一管理,一站式分析工程数据,实时监测工地情况,从而提升效率、质素及安全水平。此项工程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主要从四大范畴监管,包括沉降监测系统、智能闭路电视、工人管理系统及其他物联网管理。展望未来,团队计划推出工程进度监测系统,让管理人员掌握工程最新资讯。

「中九龙干线」其中有3.9公里为隧道,地底空间密闭,又有潜在崩塌风险,施工难度大,加上干线途经七条港铁线及七个断层带,工程更形复杂,团队须以新科技克服不同挑战,改善施工效率,保障工人安全。团队先于设计阶段巧用建筑资讯模拟(BIM),仔细规划,透过数码科技以立体模型模拟及展示整个施工程序,全面分析工程,以便参与者掌握全局,准确判断,施工更得心应手。

相片由路政署提供

减少高空工作 保障工人安全

过去隧道工程时常牵涉人手工作,前线工人发生意外风险大,而且易有劳损。有见及此,是次工程多以机械解决问题,例如应对断层带地质松软难题时,团队须于隧道挖掘面位置安装临时支撑,传统工人要于高空人手接驳临时支撑管;中九龙干线-中段隧道工程承建商布依格(土木工程)则采用「隧道临时支撑自动安装系统」(Automatic Canopy Installation System),开创香港工程先例。此系统由悬臂和装置设备等部件组成,以机械自动接驳支撑管,简化人手工序,既能减少工人于高空工作的时间,又能提升效率,一举两得。

传统隧道衬砌工程同样要求大量人手工作,如推模后微调、浇筑混凝土前亦要求工人长时间于高空钉板,成本高之余又徒添风险。布依格(土木工程)负责人表示为避免意外,工程引入全机械化系统,以液压辅助推动,无论推模、收模、拍模皆可用液压处理,提升衬砌工程质素并减低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团队亦透露正研发混凝土压力感应器,实时监察浇筑混凝土对模板所施加的压力,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素。

工地处处重型机械,人多车多,倒车意外风险不容忽视。团队另展示于隧道大规模应用的「人工智能双镜头」设备,镜头安装于重型车辆后方能模拟人眼立体效果,以智能系统分辨人与物,及计算车辆与物体的距离。车后如有行人,控制屏幕会发出警报提醒,保障隧道工程人员安全。何安诚主席讚扬设计有助提升工地安全,认为人工智能进步飞快,社会必要继续培养相关人才以利发展。

兼顾安全、生产力及可持续性

中九龙干线为本港划时代工程,于公众角度,其意义在于改善交通,提升生活质素;于建造业界而言,工程团队勇于引用多款崭新技术,设计兼顾安全、生产力及可持续性,展示「STEM」如何落地应用,承先启后,将有利吸引人才投身业界,迎接建造业黄金十年。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