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业议会(议会)一直相信研发创新对于本地建造业之发展至关重要。科研团队不断努力测试研究,建筑科技亦需透过实践获得经验,所以研究团队和业界合作为双方都可带来进步。我们希望可以增强科研机构与业界合作,应用研究成果,以创科激发新思维,让建造业大步走向前。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连同议会成员卢李爱莲女士早前到访同为议会成员钟国辉教授管理的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了解其科研团队如何将S690高强钢科研技术,提升建筑和焊接技能、改善建筑物设计及施工。位于将军澳的跨湾连接路双拱钢桥项目是全港、更是全国首次使用S690于钢桥项目,令本港基建质素更上一层楼。
自1993年开始,中国钢材生产量已是世界之首,现在每年生产约10亿吨,占全球市场产量超过一半,远超美国及日本。国家近年制造钢材的技术一日千里,其生产的S690高强钢除了已符合欧盟及国际标准之外,亦可提供6至80毫米不同的厚度。201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分中心)成立,致力推动本地钢结构工程先进技术进步及协助国家优质钢材钢出口至全球市场。钟国辉教授指,S690的强度比通用钢S355高,一般用于港口、采矿设备以及重型结构构件。虽然高强钢生产成本比通用钢高1.3倍,但其承载能力极高,同样承载力只要用通用钢一半份量,令总成本减少约三分一。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认为高强钢本体较轻,运输及处理都方便,亦有助减短工期,保护工友安全,令建筑物「快、靓、正」。
议会一直希望有更多创新技术「落地」,外观设计就如蝴蝶飞舞的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双拱钢桥便是全国首个应用S690高强钢的前瞻性项目,是首次采用S690高强钢建造,跨度为200米长的双拱钢桥。承建商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香港地区)董事长兼议会成员阚军工程师分享时表示,项目其中一个大难题是S690强度高,所以焊接技术要求特别严格,它不像通用钢只要接驳好进行焊接就可以,高强钢首先要预热至120度才可进行焊接,亦要慢慢控制冷却温度下降速度,全程要谨慎监控。假若想提升烧焊精准度,机械人便是好帮手,使用laser scanner的准确度达 1/10毫米,除了可确保工友安全,亦减省人手,长期可舒缓建造业人手不足的问题。
整条钢桥同时使用了装配式设计(DfMA),体积小重量轻的组件更方便操作,于南涌厂房完成组装后以船运方式于八天内运抵香港。整个项目正正体验了创新科技的协同效应,带动本地工程项目提升效率和生产力。多好的研发成果一定要有工程项目应用,业界才能受惠,很多本地公司可能不知而错失增加生产力的机会,议会将来一定会支持及赞助更多大学的科研计划,拉近建筑商与学术研究的距离,让议会、商、学三方齐合作,将科研落地,达至建筑科技普及化。
可持续发展及碳中和是建造业议会近年著重推广的发展方向,议会于2019年设立「建造业议会碳评估工具」,提供共用平台予业界评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从开采原材料到施工结束的碳排放。钟教授分享曾透过此平台计算出不同钢材的使用如何影响工程及建筑物的碳足迹,以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双拱钢桥为例,整座钢桥的总重量在混合使用高强钢及通用钢的情况下,比起只使用通用钢轻了4,400吨,而实体碳排放(carbon embodiment)方面同时减少了30%,在碳足迹上有显著成果,达至减材减碳高效。
未来本港最少有10项先导项目采用S690高强钢,除了桥樑,还包括文娱设施及隔音屏障等,为将来广泛应用高强钢做好准备。古人有一句说话叫「百炼成钢」,意思是人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就可以变得非常坚强,相信建造业都是经过千锤百链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我们透过越多研究及项目实践获得更多经验,未来一定会使用出更高强度或更好的建材。现时香港分中心现正进行S960相关研究,尝试使用更少材料达到同样强度。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希望更多本地工程设计考虑尝试将新建材应用到桥樑项目。阚军工程师更期望在不久将来会有S1200出现,让基建项目的设计及建造方法创造更多可能性,并将高强钢用于其他建筑物。
正因为S690的烧焊技术要求特别高,为了使科研成果更容易应用在现今工地上,议会及香港建造学院积极研究将新技术加入相关烧焊课程,教授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及焊接技术等,为未来高强钢在本地应用提供相应技术人才。烧焊工匠掌握到这种技术定可升级为烧焊大师!同时议会在研究方面,亦会继续探索新材料或新的应用方法,务求配合香港建造业工业化及数码化的发展需要,未雨绸缪。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