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工作勤为先 万事平安首 香港建造学院(上水院校)默哀会

工作勤为先 万事平安首 香港建造学院(上水院校)默哀会

本港建造业界多年来为贡献社会默默耕耘,每位从业员都尽心尽力建造香港。可惜根据劳工处的数字,2021年建造业共录得3,109宗工业意外。建造业议会将继续竭力巩固业界从业员安全意识,并举办各式安全意识活动,希望从根本培养安全文化,实现「工地零意外」的愿景。

今年四、五月有四位工友因工不幸殒命,水务署署长卢国华先生、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议会成员林健荣测量师及陈剑光先生,五月中同赴香港建造学院(学院)上水院校出席默哀会悼念逝去工友,并训勉一众学员汲取教训,铭记安全重责,未来加入职场时刻保持警觉,避免意外,保护自己及他人。
 

意外全因「搏」字起

回顾几宗事故,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慨叹意外皆因「搏」字起。他提醒学员开工前必须瞻前顾后,每行一步都要确保安全才可开工,并训诫学员要反思,不可有「搏」的心态,例如有没有划好危险区域并提供警示?会否在管工不在场时松懈「搏下」?抑或觉得三米单棚不算很高就想「搏下」,没有检查清楚安全带有没有扣紧系稳点就开工?工地状况多变,主席训勉学员万事小心为上,切忌心存侥倖。主席解释:「很多施工方法早已清楚列明,但如遇变更便必须停下来,想一想。过去很多死亡事故也是因为忽略程序变化,相信只要工友谨慎地按步就班、勇于『向危险说不』就可以保障安全,重视安全的心态非常重要。」
 

善用创新科技减意外

建造业议会近年一直带领业界采用更多创新科技,水务署署长卢国华先生也认同科技有效减低意外机会,他说:「建造工程应该更多地采用创新科技,例如机械化及工业化。建筑讯息模拟(BIM)、预制组件、智能管理等方法皆可以帮助提升安全。」他亦提到工地安全并非只是工人责任,业主、驻工地顾问工程师、建筑商人人有责。因为安全是一环扣一环,如有忽视一个步骤下一环就会受影响,大家互相支援和提点就可以避免意外。卢先生提醒学员:「切记工程规模不论大小,安全必为最高的绝对准则,我们不可以接受因赶工或争取时间而牺牲安全。」

事事关己 人人有责

建造业议会成员兼建造业训练委员会主席林健荣测量师指工地变化多,教导学员须养成细心观察周边环境的习惯并保持警觉。他说:「大家应「诸事八卦」——如发现工地不妥之处,例如缺口缺少围栏便要即时提出并要求负责人解决。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可能就可拯救一条性命,帮助其他人甚至救到自己。」他更建议学员工作如见到同事作出危险动作要即时制止,否则意外很易发生。
 

工作有序 妥善收拾

议会成员兼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主席陈剑光先生从事建造业逾40年,他分享指现在的学员很幸福,因为40年前没有安全训练,只靠师傅口耳相传。他告诫学员工作时态度需要「拼命」,但并不是「拼掉生命」,不可置安危于不顾。他提醒学员:「纵使同样的工作做一万次都做好安全措施,仅仅一次不慎便可能发生事故。」见到是次参与默哀会的学员修读水喉科,陈先生提醒学员工作要保持整齐有序,他说:「各位进入工地时请经常妥善收拾工具及材料,假如水喉乱放没执拾好,随时导致旁人失足跌倒。」

多问多识 对危险说不

默哀意义既在悼念前人,亦在儆醒后人。由于三宗致命意外均牵涉高空人体下堕,所以学院导师在默哀仪式后与学员详细分析意外成因及改善方法,并教授「安全四步曲」,协助学员于工地工作时能保持安全意识。四步曲之一在于「不断学习」,导师鼓励学员如有疑惑尽管提问,多问多识;第二步为「观察环境」,导师提醒学员将来开工时毋须心急,应眼看四方,识别潜在风险;第三步则为「做足检查」,工作前必须仔细检查环境、工具、机械及个人装备,如测试安全带系稳点是否稳固,此外亦应先处理高危之处,解决问题才开始工作。即使开工前事事安排妥当,但工地变化万千易生危机,所以四步曲最后一步为「停止工作」,假如遇上个人能力以外的安全问题,学员一定要「对危险说不」,即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汇报以解决危机。
 

安全讯息警惕从业员勿重蹈复辙

对建造业来说每次工地意外皆为忽略安全的沉痛教训。为警惕从业勿重蹈复辙,建造业议会经常就不同类型意外事故向业内持分者发放安全讯息及设计安全海报,列出常见意外例子,并附以关键安全措施、教学影片及有奖小游戏的连结,以传递安全知识,提醒业界谨慎工作,提醒工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