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建造业议会 - CIC
碳中行—建造业零碳天地 X iHub 展现低碳创新无限可能

碳中行—建造业零碳天地 X iHub 展现低碳创新无限可能

全球暖化危机逼在眉睫,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大趋势。现时建造业的能源量使用占全球用量百分之36,碳排放量则占百分之40,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造业议会决心引领业界前行减碳,迈向碳中和的目标。
 

展示低碳建筑技术的无限可能

建造业议会主席何安诚工程师四月底造访位于九龙湾的建造业零碳天地,了解此绿色地标的最新发展。开幕十年的零碳天地旨在成为低碳生活的展览、教育及资讯中心,更期望能发挥示范平台的作用,向业界展示低碳环保建筑技术的无限可能,启发业界善用科技减碳转型,为实现「碳中和」出一分力。

所谓零碳建筑,意指每年净能量消耗为零或净碳排放量为零的建筑。零碳天地物尽其用,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及以废置食用油制成生物燃料的三联供系统(Biodiesel Tri-Generator)产生可再生能源就地发电,以期达到零净碳排放,自给自足兼回馈电网。此外,零碳天地设计巧妙,地尽其利,主立面朝向东南,有效利用夏季的盛行风,以对流通风设计降低潮湿天气带来的影响;其次建筑物外形设计窄长,西北与东南立面构成的空间深度,正好符合日间采光需要,减少以电灯照明,省却电力。
 

科技落地 实现碳中和

零碳天地成立十年以来不断提升改进,活用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零碳天地管理委员会主席庄坚烈举例指,园区咖啡室的遮篷早前改装成「空气净化太阳能玻璃天幕」 ( Air Improvement Photovoltaic (AIPV) Glass Canopy),并采用碲化镉纳米薄膜光伏技术 ,一来收集太阳能发电,供应户外咖啡店的日常营运;二来玻璃天幕透光节能,减省能源消秏;三来AIPV技术可分解PM2.5悬浮粒子,有效净化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甲醛及甲苯等,改善空气质素。何安诚主席讚扬零碳天地积极推广新科技应用,另一边厢又能让市民受惠,真正「落地」实现低碳生活。
 

建造业议会率先应用MiC

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善用先进科技始能达致碳中和的目标。零碳天地与相邻的「组装合成」建筑法资源中心、建筑信息模拟空间(BIM Space)及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应用中心(CITAC)组成「i-Hub建造业展览中心」,展示低碳建筑技术及崭新物料,鼓励业界应用科技。近年「组装合成」建筑法(MiC)渐为建造业采用,此技术透过于厂房预制组件「先装后嵌」,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建筑废料更有利减碳,促进可持续发展。惟早年业界对新技术尚有疑虑,回溯2018年,建造业议会敢于当先,仅消数天即于零碳天地建成全港第一座以MiC建筑法兴建的建筑物,率先引领建造业界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时至今日,全港已有超过70项工程采用MiC建筑法,疫情下多个检疫营舍迅速落成亦沿用此崭新建筑技术。

最后更新:2024-06-04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