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議會內地代表處正式揭牌及運作,標誌大灣區建造業踏入新階段,香港與內地建造業的交流和融合將會加倍順暢。議會於第三季繼續積極推動高端建築科技發展,其中於8月9日舉行的「中國建築科技發展與香港建造業未來」論壇及新開幕的「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亦分別開啟了本地及區域的協作新篇章。
在「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點戰略的大環境,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若要擔當內地與世界的橋樑,香港必然是首選城市。8月9日,議會主辦的「中國建築科技發展與香港建造業未來」高端論壇在香港會展順利舉行。是次論壇線上及線下同步進行,成功營造兩地交流知識及經驗的平台,推動內地與香港建造業界協作,共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機遇。
廿多位建造業及科技界領軍人物在論壇演講及分享,包括四位中國工程院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烈雲院士、陳湘生院士、滕錦光院士和劉加平院士,以及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權威李澤湘教授。講者們解讀內地最前沿的建築科技研究及應用情況,並前瞻中國建造業的發展趨勢,看法深邃獨到,啟發與會者融合創新思維和技術,在未來應用中國的「高精尖」新科技,為本港的建築項目增值。
論壇涵蓋高端建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及建造業的市場及發展狀況,講者的精僻觀點涉獵到中國建造業國際化的課題,其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分享:「(香港)將會成立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為國家的建造和有關產品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提供平台,幫助國家的建造物料及相關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並為國家與國際間的建造相關標準進行對接互認工作。」令我非常期待香港與內地「強強聯手,聯通國際」!
香港能夠聯通國際,與內地同行走出去,開拓新市場新商機。香港要結合自身國際都市的優勢、項目管理的專業能力、國際商業網絡,再加上內地同業的強大產業鏈支持,形成強勁的協同力量,推動大灣區建造業躋身國際前列,向世界展示國家在先進建築科技的成就,並為提昇全球人類的生活品質努力。
除了促進技術交流,議會同樣重視兩地人才互通。議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上月舉辦的建造業青年大灣區交流計劃,一連八天由青年領袖帶領60位來自 39 間學校的香港學生,參觀了大灣區建造業、科技企業和文教機構,實地了解「組裝合成」建築法、環保建築物料、智能生產,更與當地學生交流,讓他們提早了解兩地建造業的發展潛力,吸引學生加入建造業之餘,亦將高新科技的種子播種到未來的棟樑心中。
當工地變得更加智能化和數碼化,採用數碼分身技術 (Digital Twin) 將成大勢。新開幕的「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位於議會九龍灣辦事處,設有有四大展區,包括展覽區、智慧工地管理專區、多用途區域及 Digital Twin Lab,分別介紹六個領域的智能化應用:數據共享、資產及設施管理、呈交建築信息模擬、場外預製組件及交付、工地管理、規劃及設計,並展示各領域的範例,目標是培養未來的數碼工程師和協調員,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數碼分身中心現已開放參觀,早前,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先生及其團隊亦蒞臨參觀,了解數碼分身於資產管理、節能、減少隱含碳排放、項目配合數據及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實現安全工地管理等的表現,期待與各位在數碼分身中心見面。
議會有幸邀得中大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兼太空與地球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關美寶教授主持八月的「香港建造新視野」活動,會上她深入淺出地介紹最新的空間對地觀測技術InSAR(干涉合成孔徑雷達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通過對持續對同一地區的多景衛星影像進行大範圍、高精度的地表三維信息和變化,繼而分析如何改善建築安全及發展智能城市,以及如何利用空間數據(天、空、地、人)促進可持續發展。面對建築物老化、氣候變化等等,建造業亦需時刻掌握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微少變化,希望關教授為我們介紹的創新衛星遙感技術可以盡快普及應用,業界就可以從高空通過感測器探測及接收目標建築物的電磁波信息加以分析,就潛在風險發出預警,保障建築的安全。
儘管我是業界的資深從業員,每次「香港建造新視野」活動仍使我眼界大開。關美寶教授引領聽眾從太空觀地球,令我更深刻體會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擁抱成長心態,堅持追求卓越,發揮香港國際經驗,大灣區建造業的空間寬闊無垠。議會將繼續致力促進大灣區建造業產學研機構協作,開拓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等高增長市場,驅動大灣區建造業升級轉型,提高國際化水平,與內地同行共建面向全球的高質量建造產業體系。
最後更新:2023-09-01 14: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