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於2025/2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對建造業發展多有著墨。隨着北部都會區的工程陸續上馬,政府工程開支踏入高峰期,未來五年基本工程開支由平均每年約900億元增至每年約1,200億元,升幅顯著。發展局將會陸續就北都的三個片區進行招標,使該區的住宅、產業和公共設施提速開展及落成。隨著私營建造市場進入調整期,政府對基建投資的承諾,無疑是本地建造業的強心針。長遠來看,建造業仍是大有可為,此時此刻為行業穩定發展帶來動能,協助業界培養及挽留人才將是非常關鍵。
羅馬非一天建成,專才培訓亦然,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線規劃及有力的支援,特別是建造業從業員要考獲行業的專業資格,往往要歷時三數年,在私人市場進入調整期時,業界正面對留才育才的挑戰。在政府的支持下,議會特別推出「建造業專業學位課程畢業生在職培訓津貼計劃」,並追加撥款至港幣1億7,400萬元,資助建造業界為2500名工程、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的學位課程畢業生及400名建造相關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提供在職培訓津貼,鼓勵不同崗位的「建築人」藉此豐富其專業知識及經驗,亦為業界培養人才。
凡35歲或以下、全職受僱於議會名單認可的總承建商或顧問公司、已畢業於法定專業學會認可的五個相關專業範疇的學位課程(含學士及碩士課程)、未獲取專業資格的人士、未有經政府其他相類津貼計劃獲取津貼的人士,均符合計劃申請資格。
每間成功申請之公司,可就每位獲批之青年專才,每月取得港幣5,000元津貼,為期12個月。公司有義務向獲津貼的青年專才提供在職培訓,拓闊其專業知識及經驗,輔助他們考取專業資格。計劃有助強化本地建造業的人才培訓,不單避免青黃不接甚或人才斷層的情況,對參與公司建立人才梯隊亦有裨益。計劃將於4月16日截止申請,詳情請參閱議會網站專頁。
此外,政府與議會將在未來兩個學年(即2025/26至2026/27學年)出資港幣9,500萬元,繼續為修讀建造業相關兼讀制學位課程的學員提供津貼,紓緩年青從業員兼顧工作及進修的財務壓力,預計全港約有1,000名學員受惠。
「建造安全」是行業發展的基石,要吸引年青新血入行,提升建造安全必不可少。議會今年將特別撥款支持工地安全的推廣工作,包括資助工地舉辦安全午餐講座及工具箱安全講座,為工地正在進行的工序及安全隱患作針對性的說明,加強工友安全意識,並將「生命第一」的安全信息以最直接的渠道傳達給前線人員,為「工地零意外」的目標努力。
一次性舒困措施可為業界緩解燃眉之急,但長遠而言,要令行業蓬勃發展,還是需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現時的建造業正面對多項挑戰,需要不同對策從根源改善問題。
建造業由於工程項目周期較長,現金流是營運的關鍵。議會連同業界代表自去年多次與銀行界會面,呼籲銀行在貸款安排上提供較多寬鬆及彈性,以切合行業需要。我非常高興在2月中旬,獲香港銀行公會18家參與「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的銀行,同意為建造業界客戶,特別是中小企作財務安排協同協商,在可行的空間下盡量彈性處理,以減輕資金流動性的壓力。我鼓勵業界善用是次與各家銀行的特別安排,當面臨突如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時,主動聯絡相關的貸款銀行商討所需的財務安排。在今年8月28日《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實施後,禁止「先收款、後付款」合約,相信現金流會將可進一步改善。
面對全球與本地經濟週期波動,業界確實要耐心應對。在此變局中,以創新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香港提升競爭力的大方向,更是建造業升級轉型的契機。只要我們認清香港自身定位,配合國家政策,把握好內聯外通的機遇,香港建造業必能乘風破,開拓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後更新:2025-03-26 16: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