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一向重視技術人才的培訓,早於1975 年已經成立建造業訓練局,為有志成為建造業技工或監工的人士提供全面而實務的訓練。建造業議會於 2007 年成立以來,繼續秉承這方面的工作。粗略計算,這十年來投放於生力軍培訓的資源超過港幣37億元。
最近議會委託香港大學完成了一項調查,發現議會的工科畢業學員在12個月後仍然留在建造業工作的有87%;18個月後則只有81%。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不穩定」和「人工偏低」。畢業學員流失是一個老問題,由建訓局年代直至今天仍未解決,很多培訓的資源白白浪費了。
過去三年,議會每年均有逾5,000人完成各項全日制課程和合作培訓計劃。如果畢業學員們能夠全部留在建造業服務,基本上已足夠解決工友自然流失的問題。困難是畢業學員由「中工」過渡至「師傅」期間,因「工作不穩定」和「人工偏低」等現實原因而流失。建造業大部分的工種都需要兩至三年時間才可以由「中工」培訓成為「師傅」,正是「留」或「走」的關鍵時期。
數十年來,傳統的建築工藝,如扎鐵、釘板、竹棚、泥水等一直缺乏一個有系統的學徒訓練計劃。學員畢業後取得「中工」資歷,便要赤膊上陣,以散工日薪制的方式邊做邊學地累積經驗和技術,直至考取「大工牌」後,生活才可以稍為穩定下來,這個現象是不理想的。畢業學員不能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下學習和工作,月頭不知月尾有多少人工,高流失率自然無可避免。
「月薪學徒制」在建造業的監工、機修、電器及水喉課程,以至其他行業,如汽車業、飛機維修業和電梯業等的技工培訓都證明是成功的。學徒證書獲得廣泛認受,有助學徒繼續進修更高學歷。
杜龍添在2012年完成議會機械維修課程後即加入惠保(香港)有限公司的學徒訓練計劃。三年訓練期內除獲公司有系統的在職培訓外,更獲保送修讀技工證書課程。杜龍添完成學徒訓練後獲晉升為「助理重機工」,現時繼續進修機械工程學高級文憑,星期一至五晚上都要上課。雖然辛苦,但他認為很值得,「由學徒訓練起獲公司栽培,讓我循序漸進打下紮實根基。訓練期間工作及收入穩定,又保送讀書,事業發展階梯明確。」由於在工作及品行上均表現出色,杜龍添獲公司提名並成功獲選為「2014傑出學徒」及「2017青年魯班」。
香港建造學院繼「建造文憑課程(油漆及裝飾)」成功取得資歷架構第三級認證後,現正積極籌備於今年9月為「砌磚、批盪及鋪瓦」、「金工及焊接」、「細木工藝」及「鋼筋屈紥」四個科目開辦同樣符合資歷架構第三級的一年制課程。學員已完成中六(新高中學制)或同等學歷,可以算是知識型的工友,行業未來的接班人。
一年的培訓費用和津貼,所費不菲。議會的資源是公器,必須用得其所;有限的資源只可以集中投放於那些業界僱主願意與我們同行的行業上。期待油漆、扎鐵、金工、泥水及細木工的僱主們,為明年畢業的學員提供「月薪學徒合約」,讓這群充滿熱忱,立志投身建造業的青年人,可以安心地完成他們的「師傅夢」。
最後更新:2018-07-19 19: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