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信》

80年代時娛樂節目沒有今天的多姿多彩,互聯網和手機也未如現今普及,電視節目是普羅大眾的主要消閒娛樂。當時有一套膾炙人口的日本電視劇《阿信的故事》,描述一個農村貧窮女孩的成長經歷,慿著刻苦及堅毅不屈的精神,在亂世中成功創業。劇集獲得很多基層市民的共鳴,相信不少先進建築人,對劇情猶有回甘。

銀山溫泉街 相片來源:zh-tw.zekkeijapan.com

阿信出生於日本東北部的「山形縣」,我與家人剛巧於聖誕節期間到了該處旅遊,更到了阿信媽媽幹粗活的「銀山溫泉」度過冬至。這處地方不大,十多間精品溫泉旅館,集中於全長不到 100米的溫泉街兩旁。恬靜的山丘、清澈的河水和熱騰騰的溫泉,便養活了這條小村莊。

《阿信的故事》除了賺人熱淚的情節,由翁倩玉演唱的主題曲也功不可沒。「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從來沒抱怨半句不去問理由…..成功只有靠一雙手…..」,激勵了當年無數勤奮努力的香港人。

70年代香港經濟剛剛起步,沒有今天的富裕,但大家相信只要努力,前途是光明的。「十大傑出青年選舉」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第一屆於1970年舉行,選舉的宣傳口號是「青年雙手 創造未來」,標誌正是一雙撐起的手,喻意青年人經得起風浪,憑雙手撐起一片天。四十多年來已選出三百多位來自不同行業的青年精英。我亦僥倖於1989年獲選,趕上尾班車,因為再過一年我便超齡了。

很多建築人,背後也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故事,例如早前捐贈巨款予理工大學和科技大學作科研發展的機電工程界大老潘樂陶博士,他起跑的時候是一名機電學徒,憑著努力不懈,走過高山低谷,一步一腳印創出一番事業,並慷慨回饋社會。

其他成功例子還有很多,包括專業人士青出於藍,揚名海外;學者教授廢寢忘餐,以實驗室為家,為人類創造新知識;年青工友敬業樂業、努力勤奮、用心工作、熱心社會服務;也是成功典範。

為了表揚年青建築人的成就和分享他們精彩的奮鬥過程,建造業議會現正舉辦第一屆「建造業傑出青年選舉」。選舉標誌及獎座的設計是由建築署年青設計師仗義操刀,理念來自魯班先師的六通木榫,喻意建造業注重團隊精神,工程項目得以成功完成,實有賴不同專業的精英通力合作。

比賽分三大組別:「設計及管理組」包括工程師、建築師、測量師、安全主任等範疇;「前線工程人員組」包括註冊熟練及註冊半熟練技工;而「商業、學術及其他組 」涵蓋發展商、承辦商、分包商等或學術相關工作人員,如教授、導師等界別,歡迎20至40歲的建築人參加。

錄像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Uy8tscb8k

陳家駒
前建造業議會主席
2019年1月15日

最後更新:2019-01-15 09: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