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一條題目,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這麼一條觸動14億同胞民族傷痛的試題,引起了軒然大波,亦再次揭露了香港教育系統的深層次問題。
有一位在抗日戰爭期間出生的資深建築人,激動地跟我描述日本侵華的暴行,中國人受到的苦難。他打了一個比喻反問,「大家是否同意豆腐渣工程導致冧樓死人,為建造業帶來的是利多於弊?」他叮囑建造業議會要用心搞好香港建造學院,不要讓它成為另一個反中亂港的基地。
建造學院於去年年底舉辦了一個教職員座談會,討論怎樣推動公民教育。院長黃君華博士說得好,建造學院的使命不單是要為下一代建築人傳授工藝,讓他們有一技傍身可以養妻活兒,更需要培養學員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規規矩矩的香港人,使他們活得有意義、活得快樂。
愛護國家、遵守法律是每個市民的基本責任。作為辦學團體、老師、師傅,我們有責任教導學員成為一個良好公民,貢獻香港。
社會事件和疫情令社會停擺,影響了各行各業,但大部分建築人還是緊守崗位,服務香港。建造業議會亦沒有放慢手腳,密鑼緊鼓籌備下半年的活動。
第二屆「可持續建築大奬」現正接受報名至六月底。上屆「機構組別」的金獎得主水務署、俊和、金門和「業界從業員組別」的卓越建造經理黎國鴻、Jeremy Mark SPARROW,今年將會面對更強的對手,好戲在後頭。
最後更新:2020-06-01 16: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