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有着數》

中國華南地區自六月起暴雨連場,長江流域多個省份災情嚴重,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亦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十多年前三峽大壩還未合攏之前,我有機會到長江旅遊,感受唐朝詩人李白名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情畫意。

長江三峽是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它們山形峻峭,各有特色;故有「瞿塘雄、巫峽秀、西陵奇」的說法。「三國演義」的故事便是在這一帶地方發生,因此有很多重點歷史名勝,例如鬼城、張飛廟、白帝城等等。

作為建築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三峽峭壁上興建的「古棧道」和將棺木置於高崖絕壁的「懸棺葬」,到現在也想不通古人的施工方法,更不想知道有多少工匠因此而葬身滾滾長江。

自古以來,長江水患一直困擾中國。孫中山先生早在1919年已經提出興建水壩,但當時的中國早已被八國聯軍搶掠得一窮二白,國庫空虛,哪裏有錢和技術來啟動一個如此艱巨的工程呢?新中國也要到1992年,經過反覆論證才拍板興建三峽大壩。大壩全長2,309米,是全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相關工程歷時十七年,於2009年全部完成。假若沒有長江三峽各項水利設施的保護,今次雨災的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近年世界各地不時發生嚴重天災,主要是因為地球暖化引致極端天氣所致,要減緩地球暖化,最基本的解決方法是減少碳排放。

因應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定下之減碳承諾,香港特區政府定下2030年之減碳目標,建造業需要減少約11%碳排放量。為了協助業界達成目標,建造業議會根據國際標準,於2019年成功建立「建造業議會碳評估工具」(CIC Carbon Assessment Tool),讓業界可以為每一個工程項目的不同用料和施工方法,量度碳排放量,從而揀選最佳的方案。

到現時為止,已經有150個工程項目參與評估,為香港建造業建立碳排放資料庫。參與項目最多的政府部門是土木工程拓展署、私人發展商是新世界地產、建築公司是金門。

現時「碳評估工具」已經被納入「綠建環評」的評估準則,為業界提供誘因,既可以救救地球,又有着數,何樂而不為呢?

陳家駒
前建造業議會主席
2020年7月31日

最後更新:2020-07-31 09: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