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蛻變納才 建造業迎黃金十年

未來十年本港每年工程量預計將增至每年3,000億元水平,但如業界於人力資源、科技水平未能跟上增幅步伐,或與「黃金十年」的機遇失之交臂。建造業議會(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於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主辦的「香港建造業研討會」演講,提醒業界須以高質量發展為己任,並分享到大灣區考察的成果,鼓勵業界參考內地同業的例子,交流合作,強強聯手協同增效。.

何工程師演說以「香港建造業表現與期望」為題,他指過去20年本港發展因不同因素滯後,未來10年的發展計劃正好追回進度,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但他強調業界不能單單求快,更應求質,「不要只著眼於工程速度,反而要專注於為市民謀幸福和可持續性,尋求高質量發展。」

大灣區強強聯手

建築絕非單靠一人之力,群策群力尤為關鍵。香港建造業坐擁地利,大灣區的產業供應鏈齊備,將成本地建造業發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的重要助力。今年兩地通關後,議會籌辦多場大灣區考察團,率領業界與內地同業交流,參觀不同建築項目,何工程師指此行收穫豐富,引用遠東幕牆、中建海龍及深圳龍華樟坑徑保障住房項目等例子,讚揚內地建造業發展一日千里,「龍華裝配式保障房以MiC建設,團隊只花363天即建成五幢28層高的大樓,短短一年已從無到有。」他續指內地項目採用全數碼化管理,工地實況透過控制板一覽無遺,更能反映碳排和碳足跡數據,進步前所未有。何工程師寄語本地業界應多與內地合作,互補長短,「兩地強強聯手,果效不限於『兩巨頭』,而是發揮出『四巨頭』的威力。」

四大方針 解決安全問題

解決安全問題為建造業當務之急,何工程師表示業界如於安全議題滯足不前,一切努力盡付空談。過去20年建造業每年死亡數字徘徊雙位數,何工程師敦促業界要痛定思痛,透過採用建築設計安全(DfS)、釐定持分者角色與責任、制訂臨時工程管理計劃及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SSSS)。

招募人才亦為業界聚焦點,何工程師強調吸引新血關鍵在於建造業的正面形象需深入民心,提及議會透過『看「建」未來「築」及生活』計劃,以電視節目等渠道宣傳建造業,「我們要讓年青人感到重要,同時亦讓其家人引以為榮。」此外,何工程師認為業界亦須為後進訂立晉升階梯,確定前景,「我們應為新入行工人、半技術及技術工人提供生涯規劃,讓他們看到晉升階梯,能夠銜接學位課程。這正是建造業議會和發展局正努力的事,但我們也需要業界所有人士投入。」

最後更新:2024-06-03 14: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