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跳出框框 - 創新科技推動園境設計新時代

跳出框框 - 創新科技推動園境設計新時代

說起「組裝合成」建築法,我們一般只會聯想起一個個方盒子。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園境師註冊管理局副主席陳元敬先生(Paul)早前到訪建造業零碳天地,分享了他在過渡性房屋項目中將「組裝合成」建築法概念拓展到園境設計,真正將「組裝合成」提升至Mi∞。

Mi∞細節展關懷

無論是永久性住宅還是過渡性房屋,都需要園境師設計舒適而實用的空間。Paul在創造各種多功能空間擁有豐富經驗,加上他對創新技術應用的濃厚興趣,促使他研究出Mi∞概念與過渡性住房項目的需求完美契合。由於過渡性房屋項目大多是建在被建築物圍繞的小塊土地上,又或者只能短期使用,「組裝合成」建築先裝後嵌的特性就可以大大減少對周邊環境的騷擾,而且組件可以快速裝勘及拆除,非常適合用於過渡性住房項目。

Paul注意到過渡性房屋居民對社區設施的需求,所以他從「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基礎中跳出框框,提出了「組裝合成」園境設計。香港園境師學會的過渡性房屋工作小組參考了世界各地的類似設施,並邀請了建築界的專業人士、社會福利界的專家和居民一起探索「組裝合成」建築法在過渡性房屋項目的有限空間中可以發揮的各種可能性。集思廣益下,會議取得良好的成果,為過渡性房屋項目設計出各種多功能空間。

極致靈活提升居民福祉

Paul 還提到這些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方案亦刺激了其他項目考慮採用「組裝合成」園境設計。以建造業零碳天地為例,Paul認為可以利用多功能的「組裝合成」組件增加更多遊樂設施,倍添生氣。現在的多功能組件配合各種可移動的家具就可以為設施功能增加靈活性,讓組件可以在早上用作墟市或遊樂場,晚上則變成電影院。我們甚至可以在組件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使組件能夠自給自足,減少碳排放。

其實在 2017 年,香港就已經在西灣河迎來了首個組裝合成自助圖書站。其他組裝合成社區設施,如西貢的觀星設施及天水圍的天幕街市亦分別於2019年及2020年落成,成功向建造業界示範「組裝合成」建築法的無限可能。

全生命週期應用創新科技

Paul相信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及其他創新建築技術是建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園境師過去一般只會運用數碼技術展示設計效果。隨著建築技術的進步和業界的專業提升,園境師已於工作中廣泛應用創新技術,包括景觀測量、設計到設施管理。

Paul指最新的建築技術有助預測設計與原生環境之間的潛在衝突,在避免及處理不相容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無人機測繪和點雲建模可以讓園境師快速收集精確的地形數據,而透地雷達則可以提供有關地面以下的資訊以助園境師規劃工程時充分了解自然地形,並提前計劃建築項目中的困難及相關工作。

建築信息模擬(BIM)也是現代園境師的常用工具。BIM可以幫助園境師將各種工作計劃整合到同一個界面,所有工程人員便可以容易預測衝突和準備應對計劃。Paul分享了他早前在公園地底建造雨水蓄水池項目的經驗——他指出團隊在規劃階段已採用BIM,幫助項目預測及避免了很多問題。由於項目非常複雜,園境師要平衡結構和基礎設施方面的考慮,採用BIM就大大幫助了團隊規劃複雜的公共空間、人員路線、電線和水管的工作。而在 BIM 的支持下,項目團隊亦可以提早展示項目的設計,激發團隊進一步創新,更提出創新建議,在不需運作時利用蓄水池空間作其他用途。

工程完成後,設施管理人員亦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以記錄和管理設施。Paul曾經參與了一個鼓勵公眾了解樹木的活動,並開發了一個紀錄城市樹木狀況的系統,當中GIS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系統之後就可用作更新政府的樹木數據庫以便進行維護和維修工作,尤其在颱風吹襲後,系統將可協助記錄樹木的最新狀況。

以上只是數個在園景設計中採用創新技術以提升效率的幾個例子。Paul預計成功的創新技術應用將可以鼓勵更多項目採用新科技。議會希望園境師能在規劃中更大量加入可持續發展的元素,香港就能早日實現碳中和。

為組裝合成園境設計的時代做好準備

預計在未來幾十年中,園境設計將更廣泛採用創新技術,而且科技創新將在業界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的兩年一度的私人物業發展最佳園林大獎亦把「採用建築新技術與現代化施工方案」及「採用新科技的保養方案」納入作為評審標準。

特區政府現在亦積極推廣先進的建築技術,同時收集環境數據以便進行更好的規劃。香港的園境師應該把握這個黃金機會,抓住這個全球趨勢,攜手推動行業現代化,為我們的城市、市民打造更優美的景觀。

最後更新:2024-05-31 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