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響應推動高效建築

香港的建造成本高,更排名全球第九位,但同時建造業界正面臨勞動力高齡化和人手短缺的挑戰。隨著「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明日大嶼願景」等基建項目的推進,預計未來十年內,總建造工程量將達每年2,250億至3,450億港元,你覺得香港準備好接受此重大挑戰嗎?建造業議會(議會)持續推動更高效的行業運作及環境,最近我們就邀請了發展局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鄺家陞工程師(John)與我們分享香港如何更進一步實現高效建築。

全力打造宜居城市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所提出,以提高效率,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量為目標,政府將計劃在公營房屋項目中更廣泛地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和建築信息模擬(BIM),以增加房屋供應。John預見香港對建造業的承載力和速度的需求將持續高企,同時我們亦必須克服高昂的建築成本所帶來的挑戰。

「腦」力工作以減少勞力工作

John指出,於業界推廣高效建築可減少人力需求、縮短建造時間、降低建造成本、優化可持續性和提升安全水平,而採用先進科技建築如組裝合成建築法 (MiC) 和機電裝備合成法 (MiMEP)可以事半功倍。事實上,近年多個政府項目採用 MiC 和 MiMEP的成功先例證明這些技術的確有助於提高施工效率。

效益獲數據支持

2020 年 12 月,香港大學就數個MiC先導項目的表現發表了研究報告,與傳統的施工方法相比,MiC於關鍵績效指標的表現皆比傳統方法更好。由此可見,這些技術不僅減省了施工程序和對工地現場人力的需求,同時亦縮短了施工時間,從而降低工程的整體成本。

MiC 先導項目績效

經濟表現 關鍵指標 混凝土MiC 鋼材MiC
建築總體結構至落成時間 縮短約 30% 縮短約 50%
建築成本 下降約 6% 下降約 7%
整體人工成本 下降約 45% 下降約 70%
執修率 大幅下降 大幅下降
現場勞工生產力 提高約100% 提高超過400%


事實勝於雄辯

香港已有多個 MiC 項目落成,建造業界亦從中認識到 MiC 的好處,尤其在抗擊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工程團隊以破紀錄時間興建社區隔離設施更令業界讚嘆。

John以位於馬鞍山白石的城市大學第五期學生宿舍項目為例,說明 MiC 的好處。若這項三座大樓共提供約2 000床位的宿舍項目以傳統工法建造,工期可長達36個月;但根據承建商建議,採用 MiC 可在 24 個月內完成整個項目,建造時間縮短近三份一。John分享道﹕「我們由衷希望看到這個項目順利完成,因為它展示了一個新建築項目如何通過 MiC 取得各方面成功!」。採用MiC的項目,尤其高樓建築,可使施工週期縮短 10 -14 個月。

變革已經開始

John為香港MiC應用率比預期中更快達成目標而感到自豪。隨著 MiC 技術漸趨成熟,預計在 2029年或之前,香港落成的 MiC 單位將會以倍數遞增。採用MiC有助提速、提量、提效,配合創新數碼技術,更可以進一步提案施工效率和準繩度。

除了設計、建築及營運團隊,項目還會涉及許多其他多個不同範疇的承造商參與。因此,廣泛使用 BIM 和共通數據環境 (CDE) 至關重要,以提升設計和生産效率,同時提升施工安全及風險管理。

CDE 是維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 BIM 的應用能使項目團隊提前識別工序衝突並預先找出解決方案,以確保施工時安全和順利。當設計完成,不同的預製部件將在海外工廠同步生產,再送到工地現場交付給營運團隊組裝。創新技術能大大縮短建設週期和人員需求,,同時更為前線員工造一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議會期望成果可以為行業樹立新標準。

政策支持Mi發展 攜手推動行業發革

「組裝科技 (Mi)」是一個新興的潛力巨大的高增值產業並涵蓋多個領域,如設計、生產、貿易、資訊科技和物流等。此外,行業的高速發展亦吸引先進科技投資,有助吸引更多數碼科技及工程人才留港發展。因此,屋宇署也設立了「預先認可『組裝合成』建築法機制」,為業界建立MiC供應鏈,以便利私人樓宇發展廣泛採用MiC。

為進一步發展香港的Mi產業,發展局及議會正探討Mi產業的生態系統以推進高效建築。為確保符合行業需求,我們需要整個行業在不同層面(設計、生產、施工和安裝)提出建議。我們亦應考慮實踐融入大灣區,以開拓市場及滿足香港的需求。

John 指內地也在積極推動Mi行業發展,最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有關「組裝合成」建築的設計、製作、安裝、質量驗收與維護管理技術制定了並發布了《裝配式鋼結構模塊建築技術指南》,並指出MiC是建築行業的新發展。他預見,內地將會開展有更多的MiC建設項目。

隨著Mi 技術逐步優化,MiMEP 對整個建造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要。發展局期待 MiMEP技術能紮根香港。John說﹕「當我們研究 MiMEP技術時,我們意識到這將為香港業界增值。」

香港現有70多個項目採用 MiC;CIC將會為個別項目製作案例與國際市場分享,並與行業分享成功案例以推動技術更進一步發展。議會現正考慮針對Mi發展,加強本地教育計劃,以培訓更多 MiC、MiMEP、BIM和 CDE 等項目的技術和工程人才。

高效建築是未來發展不二方向

面對建築服務的持續需求和多項挑戰,John 建議業界關注三個解決方案:

  1. 場外預製
  2. 多工合成和模組最大化
  3. 即裝即用

John提醒大家高效建築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新技術在各方面均能為香港建造業的長遠發展帶來顯著的裨益,它有助於降低成本和工地現場的人力需求,同時提高生產力、安全水平、質量和可持續性。因此,John和他的團隊對 MiC 的成功充滿信心,並期望當 MiC 成為香港的主流時訂下更高的目標。議會亦期待見證建築業的蛻變和邁向新篇。

最後更新:2024-05-31 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