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全面數碼化轉型 迎接美好明天

全面數碼化轉型 迎接美好明天

新科技的出現改變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模式,而建造業也不例外。建造業議會於 「香港建造新視野」活動便邀請了奧雅納(Arup)數字咨詢服務全球主管及董事Will CAVENDISH博士就這些新興技術如何幫助建築業發展分享見解,並闡述專業團體及行業機構等如何能夠促進建造業數碼化轉型。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在分享會上先概述了「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項目,指這些項目將激發建造業的發展潛力。然而,隨著香港建造業進入其「黃金十年」,多年來建造業依賴的傳統技術將不能滿足行業未來的發展。

新興技術 塑造未來

人工智能(AI tools)、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生成設計(generative design)、智能感應器(smart sensors)、數碼分身 (Digital twin) 等嶄新技術的應用對建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行業現正處於需要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的年代。這些新工具可以在建築設計、資產管理、風險評估,甚至危機應對等各個方面促進建造業發展。CAVENDISH博士相信,只要正確利用這些新工具,建造業在可預見的將來必定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與時並進 建構現代都市

順應社會發展,香港建造業已將可持續發展列為首要任務,而機器學習和生成設計等工具將成為優化可持續基礎設施設計的重要手段。

從建築設計的角度來看,如今的建築師需要遵守越來越多的建築規範,包括總建築面積、改善遮陽、隔熱效能和建材要求等。利用生成設計等工具就可以提供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讓建築師在所有設計標準上都能思慮周全。

放眼海外,CAVENDISH博士指上海是一個數碼化轉型的絕佳例子,上海利用數碼化工具幫助建造業充分利用土地結構;建築師可以在設計城市排水系統時考慮到城市的自然景觀和地形的「微特徵」,例如利用自然的坡度設計污水處理系統,為城市節約能源。

至於香港,奧雅納為東九龍建立的立體城市地圖已經為未來的城市規劃打下穩固基礎。該地圖是這龐大都市的數碼分身,把區域内的各種物業及系統鉅細無遺地整合到一個地圖中。以上的都會級數碼化應用展示了數碼工具的巨大潛力,將幫助建造業在未來的城市設計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

尖端科技 革新項目管理

透過這些創新科技,建造業將能全面改革其項目管理的方式。通過安裝智能感應器等監測設備,不同項目的潛在問題將可被提前預測和解決。CAVENDISH博士以澳洲昆士蘭為例,當地的道路網絡採用了人工智能監測,以檢測道路表面的任何缺陷,配合智能修復系統及時指派維修人員,最終大幅減少對道路缺陷的投訴。

人工智能洞察先機 達致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跟科技發展環環相扣。CAVENDISH博士指出,建造業要做好環保表現,建築物本身就先要全面數碼化,然後再讓整個電網轉投更環保的發電方式。隨著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焦點,創新科技可讓我們更容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安裝智能感應器來檢測不同結構的實際折舊速度,並通過機器學習比對物料原始預測的壽命與實際獲得的數據,因而大幅延長不同結構的使用壽命。CAVENDISH博士表示,透過類似的數據估算,部分橋樑更可以延長多達15至20年壽命,從而達致物盡其用、降低成本等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可持續發展和建立循環經濟的關鍵支柱之一。

持分者通力合作 議會角色至關重要

CAVENDISH博士認為建造業並非夕陽行業,他更傾向描述行業為一個「經歷巨變的行業」,因為整個行業都正在營運方式上經歷全面且影響深遠的變化。CAVENDISH博士指只有政府與不同持分者間合作無間,建造業才可實現全面數碼化轉型,而建造業議會亦可善用其橋樑角色團結業界,與政府建立有效溝通渠道,以應對業界訴求,及推動突破上起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CAVENDISH博士認為要好好把握這些機遇,各界需要承諾和實踐緊密合作。在建造業議會與業界的共同貢獻下,建造業已為數碼化轉型打下良好根基。寄語將來,希望香港建造業能以滿足人們的需求為依歸,於未來十年共創輝煌。

最後更新:2024-06-03 14: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