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建造安全 全繫態度

安全乃建造業發展基石,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分別出席「香港建造新視野」午餐會、由香港建造商會與香港營造師學會合辦的「建築人何去何從」論壇及明建會「國際建築論壇」,跟與會者分享對建造業未來發展的建議。過去一年建造業安全表現成公眾關注一環,何工程師疾呼同業需以安全為先,正視意外,汲取經驗,改變業界文化,實踐安全。

針對弊處 逐點改善

2023年建造業雖於科技應用、數碼化及可持續建築等範疇漸見成果,然而,年內仍時有發生工業意外,為業界蒙上陰影。回顧多宗事故,何工程師歸納五大重點,建議業界針對改善,引以為戒。

  • 必須持續執行動態風險評估——工地環境多變,管理人員如及時透過動態風險評估識別危害,評估並剔除風險,可保工友安全;
  • 業界必須正視高空工作安全風險,檢討現行工序及保護措施。
  • 管工、安全主任等人士必須勤於巡查監管,以減少意外發生。
  • 工地須劃出「死亡地帶」禁區,近年吊運工序日增,工地務必妥善規劃吊運路徑及圍封「死亡地帶」以警示工友,風險將大大減低。
  • 工地管理者可採用「C帽」制度,識別60歲以上高齡工友,委派人手監督及支援。

建立安全文化

究其根本,何工程師認為業界安全痛點源於「安全文化」未於業界札根,因此需透過舉辦早會等措施,以「組合拳」改變工友心態,長遠才能提升工地安全。

一日之計在於晨,香港建造學院已參考日本等地同業的做法舉行早會,每早作雙扣安全帶尾繩模擬練習,配合「指差呼稱」,養成肌肉記憶,減少人為出錯機會。此外,亦會由安全管理人員帶領工友分組,按當日工地變化執行動態風險評估。議會去年年底已編訂「建造安全早會文化」參考資料,何工程師鼓勵業界跟隨做法,讓意外機會減至最低,很高興其士集團、金門建築、協興建築、聯力建築等多間建築承建商已經在工地推行安全早會,培養工友的安全習慣。

工地安全,人人有責,安全絕非一人之責,要靠賴各級同業聯手合作始能成事。管理層應多到工地巡視,了解前線狀況,並以身作則,從上而下著重安全,建立榜樣。

議會已把2024年訂為「安全年」,何工程師寄語業界須致力保障工友福祉,如安全不彰,則一切努力和計劃皆成泡影,期望新一年建造業邁步向前,向安全目標更進一步!

最後更新:2024-06-03 14: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