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物業管理數碼化 智慧轉型增效率

物業管理數碼化 智慧轉型增效率

環球貿易廣場(ICC)樓高118層,矗立維港海岸,蔚為本港地標建築。大樓總樓面面積達300萬平方呎,物業管理挑戰大,因此管理公司積極採用數碼化輔助,提升質素與效率。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參觀ICC,與物管及數碼化團隊交流,了解大樓過去十年數碼化進程中的挑戰及經驗。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數碼化為現今建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惟ICC於2005年動工,當年數碼化未似現今發達,尤其建築信息模擬(BIM)及數碼分身(Digital Twin)尚未普及,因此ICC團隊須與時並進,重新追回數碼化的進度。Strategic Building Innovation創辦人甘嘉恒博士過去一直協助ICC實現數碼化,他指進程第一步須先建立電子模型,「十多年前的圖則和資料不容易找回,我們把它轉化為單一資訊來源,以建立電子模型,這是第一步的成果。」

電子資料庫便利租戶

BIM的身影於物業管理階段隨處可見,當BIM配合共通數據環境,其作用不言而喻。甘博士介紹指ICC構建電子資料庫鉅細無遺,資料齊存,「以管理玻璃為例,十多年前的做法僅以紙和 Excel記錄;但現時則以電子化幫助,ICC每一塊玻璃的命名、甚至內地廠房備用部件狀況樣樣皆存。」

租務管理以客為先,ICC於此範疇亦盡用數碼化,如應用VR(虛擬實境)、自動化報告等,租戶一來可全面掌握空間資料,同時亦可加快流程,提升效率,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朱啟明說:「大廈是活的,租客有時要求租用五層或十層,有時甚至要重新間隔,我們可以因應新租客要求自動化生成報告,牽涉租戶空間的玻璃幕牆、燈管、花灑等細節一一計算在化內,交樓、收樓的資料也會記錄在CDE上。」

擴張實境技術協助巡邏維修

ICC的數碼進程以BIM為重心,同時利用其他科技提升客戶體驗。近年擴張實境(AR)大行其道,朱啟明指ICC管理團隊引入AR協助巡邏和維修,「以往以『打鐘棒』及電話巡樓,現時我們則以AR形式巡邏;設施維修亦不如以往,只要掃描環境便可輸入資料,直接下單予前線人員。」此外,物聯網(IoT)及人工智能亦大幅應用於ICC,例如裝修單位中安裝了不同感應器監測噪音及空氣質素、管理團隊又以人工智能輔助閉路電視運作,利用分析確保鏡頭有效回報問題。

ICC樓高484米,幕牆面積達12.5萬平方米,惟檢查外牆每每須動用吊船,工序漫長。朱啟明表示團隊近年與初創公司合作以無人機為外牆作電腦掃描,記錄並分析外牆狀況,省卻不少高空工序,「我們於系統記錄大廈的問題,颱風過後再次掃描並以電腦對照,希望更快找出問題所在,不用動輒運用吊船。」

綠色建築樹立榜樣

建築物佔全球碳排放約39%,因此綠色建築為邁向零碳的關鍵一環。ICC利用數碼化及物聯網系統處理大數據,以智能管理系統監測用電量、溫度、廢物量等,又與理工大學合作分析大樓生命周期的能源用量,推動節能減排。ICC的環保表現突出,屢獲殊榮,除了已取得香港綠建環評既有建築2.0鉑金評級及美國領先能源及環境認証計劃鉑金評級,更為全港首座獲英國建築研究院的綠色建築評估系統「BREEAM」認證的綠色建築。何安誠工程師讚揚項目為香港其中一座最先進的數碼化管理建築,樹立本地可持續發展的榜樣。

最後更新:2024-06-04 18: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