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建造業數碼分身中心 引領業界融入創科世代

建造業數碼分身中心 引領業界融入創科世代

建造業發展一日千里,對於人才及科技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建造業議會為了引領業界融入創科世代,去年成立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提供協作平台及展示一系列先進技術,全面促進數碼分身及建造科技的知識交流,讓業界更深入了解數碼分身的概念及應用。

數碼分身技術其一關鍵在於透過物聯網傳感器收集即時數據,並以人工智能分析數據,提出建議,協助決策。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是業界促進數碼分身和建造科技領域的知識交流、培養人才及創新的新平台。中心設有四大區域,包括展覽區、智慧工地管理專區、多用途區域及Digital Twin Lab,除了提供協作平台及展示一系列技術,亦提供多項重點活動,例如數碼分身經驗分享會、導賞團及諮詢工作坊等。

建造業數碼分身中心正式開放後,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應邀帶同團隊到訪,了解議會成立中心的理念。議會團隊介紹各項設施及多個數碼分身成功案例,當中包括數碼分身如何有助資產管理節能30%、如何借助智慧生成設計幫助翻新現有建築物,從而減少52%隱含碳排放、以及項目配合數據及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實現安全工地管理。林副局長肯定議會以「數碼分身」為推動建造數碼化的主軸,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亦強調加快智慧呈交步伐,絕對有利於業界數碼化轉型。

培育數碼工程師

議會早前發表《建造工程量預測》,展望未來10年香港建造業的總工程量每年將達 2,400 億至 3,750 億港元。步入建造業黃金期,何教授工程師表示:「無論公營或私人項目,他們均開始採用數碼分身技術。我估計在未來12個月內,這類數碼分身平台將席捲香港,而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將有助業界培育數碼工程師和協調員。」

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亦稱:「近年,建造業議會積極推動建築信息模擬(BIM),藉此提升建造效率及生產力。建築信息模擬空間(BIM Space)現在已升級成為數碼分身中心,同時標誌我們不單致力推動BIM,更將以最大力量發掘數碼分身技術的潛能,推動建造數碼化。」

全建築周期數碼化

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早前亦邀得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戰略與投資)吉雅圖先生即席分享應用數碼分身的經驗及心得。議會代表團亦曾前往廣聯達北京總部交流。他指出建造業數碼化建基於四大科技:建築信息模擬(BIM)、人工智能(AI)、物聯網及大數據,而企業全面數碼化轉型亦可分為點、線、面、體,四個階段:

  1. 點——個人層面(數據來源): BIM及不同數碼化工具協助員工進行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及質量;
  2. 線——項目層面(連繫數據):處理不同工作流程如人力、物資、技術、安全、質量、現金流等,協助管理整個項目進度;
  3. 面——跨項目層面(管理數據):同時監察多個項目,進行人力、財務、市場及風險管理;及
  4. 體——企業層面(綜合數據分析):協助建立系統性方案,促進企業數碼化轉型。

吉雅圖先生總結建造業要成功數碼化轉型的關鍵三個要素是數據、鏈接和算法,這亦是數碼分身的基礎。

議會積極推動數碼分身普及化

數碼分身能夠模擬現實世界的物件、系統及過程,有助建造業界有效地管理項目及資源、提高生產力,同時降低風險及成本。任景信先生於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開幕典禮分享時表示,數碼港擴建計劃除了應用建築信息模擬(BIM)、物聯網(IoT)等科技,數碼分身亦在整個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將來甚至有助管理整個數碼港。他更期望待項目完成後,在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展示科技成果及與業界交流。

何安誠工程師另外亦造訪 IESG位於科學園的數碼實驗室,實地考察,了解如何運用數碼分身 (Digital Twin) 技術來實現可持續目標。IESG聯合創辦人黃兆輝教授工程師分享公司過往曾參與不同建築項目,如構建「數碼學校」、社區設計及重建項目,他指數碼分身配合物聯網傳感器除可綜合數據,更可監測及分析現況,預測潛在問題,協助用家未雨綢繆,收預防性保養之果。

建造業以安全、高效及可持續為核心,數碼分身技術潛力巨大,有效減少風險及浪費之餘,更可節省成本,非常值得業界參考借鏡,更上一層樓。建造業議會數碼分身中心除了開放預約參觀及租用,亦會舉辦數碼分身講座及工作坊,讓對學習數碼分身技術感興趣的人士參加,詳情可瀏覽www.bim.cic.hk

最後更新:2024-05-31 19: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