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建造教育攜手合作 齊譜組裝合成新篇章

建造教育攜手合作 齊譜組裝合成新篇章

建造業及教育界同樣為建設香港的未來默默耕耘,建造業致力為香港各階層市民建設完善環境,構建更美好社會;教育界則竭力培育莘莘學子,成為以後棟樑。建造業議會(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參觀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第五期學生宿舍項目,聯同議會成員陳劍光先生及陳沐文建築師了解項目如何大膽創新,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提速提效,為香港建造業及教育界寫下新篇章。

採用MiC技術興建的最大型學生宿舍項目

入住宿舍提供機會予年輕人學習獨立及交流彼此文化,向來是大學生活的重要體驗之一,面對學生宿位短缺問題,香港城市大學夥拍承建商金門建築有限公司採用先進的組裝合成技術,加快為學生建設優質住宿及學習空間。

城大第五期學生宿舍項目位於馬鞍山白石,設多種綠化設備、學術及康樂設施。六座舍堂由三座大樓組成,將提供逾100間單人房及逾1,000間雙人房,合共供應超過2,000個宿位。在透過採用MiC而建成的學生宿舍當中,按宿位數量計算,此項目將成為全球最大型的項目。整座建築群由1,344個組件組成,每間房間組件預先在內地廠房建造及組裝,更完成室內裝潢如設置床架、衣櫃、書桌及空調等,組件運送到工地後只需安裝及接駁,大大減少建築時間。

MiC提升效率工期銳減一半

城大校園發展處副處長陳慧敏表示在項目開展初期MiC才剛為香港業界認識,故當時是次項目能夠採用MiC實為大膽創新之舉。面積大而平整的工地、四通八達的位置、重覆性高的房間設計,項目的「天時地利」及設計特點都十分適合採用MiC,甚至能透過縮短工期減低對附近社區的影響,彌補不足。

白石宿舍項目於去年年初動工,若以傳統方式建造,工期預計長達四年。團隊改為採用MiC則有效提升生產力及縮短時間。城大於去年12月成功安裝首個MiC組件,並於本年6月安裝同座最後一個組件並平頂。其餘大樓亦將陸續於8月平頂,項目最快可於今年年末完工。工期縮減一半,令學生可提早於2024年入住,盡早享受充實的舍堂生活。

數碼科技與MiC相輔相成

在採用高效建築技術外,項目在各個工序均以數碼科技協助施工,提升效率質素。包括以綜合數碼建造方案(Integrated Digital Project Delivery,IDPD)整合建築數據,監察項目施工如工廠建造宿舍房間組件的進度等,準確掌握工程項目的最新資訊。城大校園發展處經理陳兆基指在品質控制及檢驗過程中,批出的紀錄會存入項目的竣工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模型,供設施管理部門的未來應用。在組件運輸方面,項目應用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技術監測情況,系統能夠追蹤車輛的位置、運送內容、車牌甚至行車速度,以確保運送過程安全順利。

議會一直致力推廣建造業廣泛應用高效建築技術及數碼科技,令持分者受惠於各方面的便利。嶄新的建造模式將隨著更廣泛的使用精益求精,何安誠工程師讚揚團隊前瞻創新的態度,令MiC技術及數碼化工地在項目中落地應用,成為同類型項目的先鋒典範,「真正做到提速提效提量」。

最後更新:2024-06-04 1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