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建造工業化迅速發展 樟坑徑項目引證高效建造優勢

建造工業化迅速發展 樟坑徑項目引證高效建造優勢

建造業議會(議會)為推動業界提升水平,一直積極尋找不同機遇。國內建造業發展一日千里,藉得行業借鏡參考。早前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率領建造業議會大灣區高效建築參訪團,聯同各業界代表到訪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海龍)及其標誌性的深圳龍華樟坑徑保障性住房項目,了解其在實現建造工業化及發展高效建築上的建設。

提供一站式MiC應用方案 自動化智慧工廠加快生產組件

作為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之一,海龍專門開發嶄新建造方案,提供由設計、研發、生產、檢測至安裝的全面「組裝合成」建築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MiC)服務及產品,推動國家高效建築發展。參訪團一行到訪海龍位於珠海的生產基地,了解多個成功項目的示範單位,包括僅以124天建成的深圳壩光生態國際酒店、將為香港首次應用混凝土MiC的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項目等等,力證海龍在領頭國內裝配式建築4.0時代的實力。工廠擁有九條生產線,附有一條標準構件的自動化生產線,能夠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生產;另亦設由海龍自主研發設計的自動化鋼結構MiC生產線,利用自動焊接機器人及自動化噴漆房等建造機械提升效率、準確度,同時締造更安全環保的工作環境。

海龍亦在應用MiC上展現更靈活的方式,將於2025年啟用的將軍澳中醫醫院將同時採用2種MiC組件,病房以鋼結構MiC製成,而機電房等則按防火要求採用混凝土MiC。海龍總經理姚大偉指海龍的深化設計不單可以減低成本,亦能配合客戶需要以符合項目要求。海龍以持續提升自動化水平,打造高度智能化的工廠為目標,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孔祥兆指,海龍大力提倡在設計階段將MiC納入考量(Design for MiC),令組件更標準化,能夠在工廠大量集中生產,降低成本同時提高質素,期望未來能夠像造汽車一樣建屋。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十分讚同海龍在推動建造工業化方面的理念及工作,更表揚他們注重可持續發展,以數碼管理平台監測碳排放,為國家達成「3060」雙碳目標提供助力。

樟坑徑保障性住房項目開MiC新篇 應用BIM及數碼化管理提速提效

建造業議會大灣區高效建築參訪團此行亦參觀了由海龍及中海建築有限公司(中海建築)建造的深圳龍華樟坑徑保障性住房項目,此為國內首個混凝土「組裝合成」高層保障性住房項目,更創下國內同類項目中工業化程度最高、建造速度最快的紀錄,工期僅需一年,為傳統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

中海建築高級工程經理徐愷指,項目由6,028個MiC組件組成五幢大樓,組件皆在工廠內完成結構、裝修、水電等工序,並在現場快速組合,每一層的現場安裝及裝修時間只需四天。項目已於4月中旬完成吊運及安裝,預計能提供2,740個單位。中海建築信息化經理郭陽表示,團隊透過於整個建築生命週期中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解決了多方面的困難,包括在設計階段協調各個工種專業深化合作,避免出現碰撞;在生產階段時工廠則可以按照模型所展示的標準生產及裝修組件,確保符合要求;現場安裝期間亦能夠清晰了解各組件之間水電管線接駁的注意位置,快速準繩安裝。

海龍及中海建築致力於項目中實現智能建造,應用一系列高效及工業化的建造技術;同時亦在管理方面著手,以C-SMART管理平台實行智慧工地綜合管理。郭陽介紹項目的C-SMART平台共有11大管理功能,涵蓋整個建造過程及各個方面,包括人員、安全、機械、物流及物資等,更監測碳排化及環境污染等數據,達至安全、智慧、低碳施工。

何安誠工程師表揚龍華樟坑徑保障性住房項目為國際級的標杆工程,十分值得香港建造業參考,並期望兩地業界有更多更緊密的交流,為建設宜居城市注入新思維及新力量。

最後更新:2024-06-04 1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