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專業融合科技 開創建造業新紀元

專業融合科技 開創建造業新紀元

都市發展一日千里,新舊日復交替,嶄新的建築物追求與環境共融,外觀設計尤爲重要。作為觀塘區全新的地標性商業項目巧明街第240號(KTIL240)發展項目,幕牆(Façade)面積超過40萬平方尺,巍巍壯觀。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執行總監鄭定寧工程師、議會成員廖聖鵬工程師及唐嘉鴻工程師到訪項目工地,視察承辦商大師有限公司(Entasis Limited)利用建築資訊模擬(BIM)協助解決幕牆建設的挑戰,以及了解團隊如何通過自行研發的數碼系統及專業知識,監控、管理、提升工程效能及保障工地安全。

運用BIM迎難而上

為配合項目外觀的弧形設計,幕牆玻璃元件在生產時需滿足「雙曲彎弧」(Double Curve)設計要求。按常規生產模式,製作元件的失敗率高達50%,引致浪費,更極大降低了生產效能。

「所以我們採用三維掃描(3D Scanning),將玻璃成品的弧度參數,輸入建築資訊模擬模型(BIM Model)進行比對,如有誤差可即時發現並調整。」高級項目統籌陳文浩介紹。「而且我們在進行中空玻璃(IGU)加工前,已通過上述方法將未達標的玻璃元件篩走,將耗損率從50%降至約10%。 」高級項目經理龍焯彥補充道。在3D Scanning的配合下,運用BIM 確保建造準確性,提升成品質素,減少資源折損,高效節能。

自設系統 實時追蹤

組件運送涉及多重的生產、運輸及安裝等步驟,如何實現資訊同步,是流暢項目管理的關鍵。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數碼供應鏈監測系統STAMP 及「綜合數碼建造方案」(IDPD) 實現「一條龍」式監管,從工廠生產、倉庫運輸到工地安裝,均可實時追蹤及監察。透過數碼供應鏈的實時數據,隨時隨地了解施工進度,訊息快捷、透明。

自動化系統 高效更精準

從BIM典型版塊單元開始,Entasis 利用自家研發的Entasis自動化系統(EAS),自動化生產各類型工程圖紙。系統內二維構件圖紙及清單等信息,亦會跟隨BIM數據的變化同步呈現,有助精準採購減少浪費。善用系統構建圖紙及數值代碼,不但能節省時間,更能減低由於依賴人手從事重複性工作引致的誤差,有利合理分配人力資源,確保工程質素更高和可靠。

靈活設計 提升效益 確保安全

本次項目的幕牆建造涉及大量複雜且不規則的設計,團隊更利用BIM 及參數化設計(Parametric Design),特製C字形吊架,確保在吊掛重物時讓重心(CG 點)保持垂直之餘,巧妙地避過建築物上凸出的防水硬件。再配以可調節的起吊孔(Lifting Hole)框架,於無需更改吊架設計的前提下,靈活地吊運不同尺寸的元件,創新又實用。

為提高「建築設計安全」(Design for Safety, DfS),團隊為柱腳安裝工程特製加硬的內嵌式繫條支架(Embed Tie Frame),以固定每支重超60kg的金屬桿(C桿)位置,以減低注入混凝土後的慣性誤差,消除需依賴工地人員現場修正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既便捷又節省人力。為達致理想的平整度,Tie Frame上預留4個可調節C桿,務求在標準化工序下保留調整彈性,力臻完善,真正達致「提效」及「提速」。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稱讚團隊於BIM 應用及專業領域的融合,值得同業借鋻。議會作爲業界牽頭人,鼓勵業界效法,以科技輔助行業發展,加强建築設計安全,提升效能,發揮專業,迎難而上。

最後更新:2024-06-04 1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