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啟德AIRSIDE承先啟後 以人為本建設都市綠洲

啟德AIRSIDE承先啟後 以人為本建設都市綠洲

建造業以一磚一瓦建設城市,當以「看建未來、築及生活」為己任,兼顧可持續發展之餘,亦照顧鄰近社區的需要。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到啟德發展區,參觀新近落成的商業零售綜合項目AIRSIDE,了解該地標項目如何於設計及建築過程上以人為本,實踐可持續發展。

AIRSIDE為南豐集團的旗艦項目,項目貫切集團名為「SEWIT」的可持續發展框架,以社區共融(Social Cohesion)、環境保護 (Environment) 、全人健康(Wellness)、創新(Innovation)及科技 (Technology)推動社區及環境發展。南豐工程部副總經理區子昌指AIRSIDE位處新浦崗舊區和啟德發展區的新舊交界,發展時有責任匯聚兩區,創造社會影響,滿足社區對公共空間的需要。

綠化比例逾3成

AIRSIDE樓高47層達200米,為啟德發展區最高建築。項目主要分為甲級寫字樓和多層商場,亦連接啟德港鐵站和地下購物街。項目發展商南豐以紗廠起家,設計亦特別致敬此傳統,南豐工程部高級策劃經理楊劍文介紹指項目外牆玻璃採用曲面玻璃,概念如同以絨布包圍建築物,由於玻璃深度不一,遠看更覺柔和。為便利公眾休憩享受,大樓沿啟德河方向的設計特別移後20米,務求增加公共空間;廣場與大樓之間亦不設圍欄,可舉辦社區活動,連絡公眾。

此外,AIRSIDE設計揉合都市生活和自然環境種植大量植物,包括梯流式的綠化層、露天樓頂、陽台及庭園,楊劍文表示項目整體綠化比例達33%,比《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要求的20%多於一半、項目又設計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綠色植物牆,提升綠色觀感。

自動垃圾收集系統 大數據分析垃圾量

可持續發展得以更上一層樓,全賴先驅敢於嘗試,推動行業。環保領域為AIRSIDE發展關鍵,項目訂立「CO6」目標,包括減碳(CO2 Reduction)、舒適健康環境(Comfortable and Healthy Environment)、成本效益(Cost Effective Smart Technology)、(Conspicious Performance & Consumption)、創造社區中心(Community Hub Creation)等。

減碳方面, AIRSIDE為全港首座商業大廈採用「區域供冷系統」,以30,000KW噸冷水製冷,減碳效果好比種植了9,700棵樹。其次,AIRSIDE亦採用創新自動垃圾收集系統,普通垃圾及可回收垃圾直接由辦公室經管道運送至地牢收集糟,智能系統能即時分析大數據,顯示租客廢棄垃圾量,長遠有助推動用戶減廢。

社區方面,AIRSIDE引入自動單車泊車系統,為全港首例,此系統由感應器和輸送帶控制,用戶透過應用程式自助泊車。南豐工程部屋宇設備助理總經理黃偉業表示AISIDE共設48個單車泊位,期望以此服務社區需要,並教育大眾低碳生活模式,鼓勵市民多以單車代步,使用「綠色出行」。

BIM設計工程順序

AIRSIDE項目工期只得930日,工地面積達17,800平方米,需以逆築法(Top-down Construction)興建4層地庫,其地下水位甚高,更有地鐵於工地附近行駛,協興建築工程團隊坦言施工難度高,必須以先進建築科技輔助,其中建築信息模擬(BIM)不可或缺。協興建築副工程項目經理胡梓晴指「業界近年不斷推廣CDE(綜合數碼共用平台)的概念,AIRSIDE正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由2019年步入工地起,南豐已牽頭與我們合作採用CDE平台配合BIM運用,無論圖紙設計、審批等各方面,一切都於CDE中實時發生。」過往工程人員須透過實體圖紙部署工程,但AIRSIDE實行「5D數碼化管理」,理順各種複雜之建築方式,計算工期和設計工程順序,以至後期生產力檢討亦可以BIM進行,幫助工程團隊打造安全有質素的工程並如期竣工。

AIRSIDE以天橋連接新蒲崗區,胡梓晴指興建天橋大幅應用BIM,解決了不少的施工困難,例如橋樑鋼結構及裝飾鋁板均以BIM協調設計,及後更用於拆圖傳送至工廠加工預製組件。另外由於天橋橫跨四條行車線,為減低工程對鄰近交通之影響,團隊早期已運用BIM計算工序,協調不同持份者,以便盡快完工及將對公眾的影響減至最少。

AIRSIDE項目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建築兼顧社區和綠化需要,過程盡用數碼化協助,何安誠主席讚揚項目於多個層面創下本地建築先河,其中包含碳中和、全生命周期物業管理的元素和願景,可謂業界模範,值得來者參考。

最後更新:2024-06-04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