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全港首個流產胎專用火化設施 永愛堂建築細節獻關懷

全港首個流產胎專用火化設施 永愛堂建築細節獻關懷

常言建築與生活息息相關,建造業在各大小民生議題上皆致力回應社區的需要。政府近年加強對不幸流產者的關注及支援並興建各項設施提供協助,建造業議會(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參觀全港首個流產胎專用火化設施「永愛堂」,了解業界如何以自身專業出發,透過建築設計向失胎家庭送上關懷。

永愛堂啟用前,香港只設流產胎安放設施,而在此之前24周以下流產胎一般只能被視為醫療廢物並送往堆填區處理,無疑加重家屬的傷痛。永愛堂投入服務象徵他們可選擇不同方式妥善安排胎兒後事,亦為本地醫院及醫療機構提供未被領回流產胎的火化服務。負責項目設計的佰萊特建築設計事務所總監及聯合創始人李昭明建築師及梅鉅川建築師指項目具有重大意義,他們希望顧及家屬情緒並帶給安慰,故在設計上花了不少巧思。

弧形屋頂美觀實用兼備 現場預製克服疫情挑戰

永愛堂座落在葵涌火葬場旁的山坡上,以統一的色調及兩幅大型弧形屋頂作為建築特色,李昭明指除了美觀,屋頂的弧形設計亦有其實際作用,「我們不希望建築物太龐大令人感到沉重,所以設計了圓滑的弧形屋頂,並能以此遮蓋火化設施的煙囪,以免家屬觸景傷情。」

建造方法亦與設計一樣大膽創新,面對施工期間因疫情導致物流受阻的挑戰,團隊即時應變改以現場預製的方法提高速度及效率,利用工地旁的空地作為臨時預製組件工場,亦也可節省運輸支出及時間。「項目在設計階段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技術建立整座建築的立體模型,預製組件時便按模型造出三款模具,最後用八件組件建成兩幅弧形屋頂。」而在吊運及安裝組件期間,團隊亦把握時間建造地基及結構牆,發揮預製建造方法的優勢。

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讚揚團隊的靈活應變及活用數碼科技,亦早於設計階段便把可建造性納入考量,有助提升安全及效率,因此即使面對不可預視的困難,仍能迎刃而解。

設計處處顯心思 鼓勵家屬走出傷痛

除了火化裝置,永愛堂亦設不同設施供家屬悼念離去的胎兒,包括可進行悼念活動的多用途活動室、撒灰紀念公園及電子悼念屏幕。普遍火化先人由家屬按掣送別,感覺冷漠,兩位建築師就特意為失胎父母在多用途活動室「永愛禮堂」度身訂造送別儀式的程序,「屆時胎兒的遺體會被放置在盒子內,枱上亦可鋪滿鮮花,父母將胎兒遺體推入火化裝置的通道,然後關上燈及門,整個送別儀式猶如哄嬰孩睡覺一樣。」

「永愛禮堂」以外,李昭明及梅鉅川在設計其他設施時亦花了不少心思,體貼家屬的感受。悼念及火化後,家屬離開活動室前往撤灰紀念公園時,映入眼簾的是水聲潺潺、倒影著天空的水池。梅鉅川指希望以此舒緩家屬的情緒,「儀式完成後從另一方向離開、特地營做的開揚景觀,種種佈局都有冀望家屬能夠釋懷的意味。」

在撒灰紀念公園「永愛小花園」中央的生命之樹四季常青,家屬在樹旁撒灰,寓意生命的循環生生不息,一旁的留言架可以掛上花及字條,為家屬提供對胎兒表達愛意的機會。永愛堂亦供家屬進行悼念,在公園旁邊的「思念閣」設有電子悼念屏幕,家屬在悼念時能回望公園追憶摯愛。兩位建築師冀借永愛堂各個巧思設計,助家屬早日放下傷痛。

設計融合專業細心 展現關懷及愛護

「永愛堂」象徵永遠的關懷及愛護,除了指家屬對逝去胎兒的愛,亦體現社區對失胎家庭的支援,對失胎家屬以至社區皆大有裨益。何安誠工程師讚賞團隊的細心及同理心,設計時處處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關顧他們的需要。

李昭明及梅鉅川指在永愛堂啟用後,不時收到家屬及社區的反饋,令他們大為感動,他們分享:「失胎家庭真摰的感激,甚至其他家庭曾送上心意卡作為鼓勵,令我們覺得這幢建築確實能夠履行它的使命。我們更認為這個項目最重要的並非展示建築設計上的優秀之處,而是展現持份者如何關心服務使用者。」何安誠工程師十分認同並表示是次項目反映出建造業的初衷——為市民建造更幸福的家。

最後更新:2024-06-04 1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