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智慧城市研發基地 創科尖子匯聚港大iLab

智慧城市研發基地 創科尖子匯聚港大iLab

科研能解決未來的問題,創新更可帶給社會無限可能。建造業議會(議會)一向重視科研發展,致力推動業界實踐科研成果,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議會成員何國鈞測量師及建築信息模擬專責委員會時任主席馮宜萱建築師等、早前到香港大學建築學院iLab參觀,了解由院長Chris Webster教授及副院長呂偉生教授帶領的團隊的最新研發成果,如何擴闊及深化建造業數碼領域,與議會合力將香港打造為世界級的智慧城市。

「組裝合成」三寶

議會由2018年開始,向業界大力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由工廠生產然後運送至工地安裝,短短數年間業界紛紛採用,現時本港已經有超過100個「組裝合成」項目規劃或興建,成績令人鼓舞。呂偉生教授的香港大學團隊研發了「組裝合成」三寶(MiC Trilogy),以數碼程式監控工廠生產、運輸、安裝流程。

第一個程式——e-inStar在工廠生產模組時,將流程數碼化,工作人員即時上載巡查紀錄、有關相片及測試報告,再在儀表板(Dashboard)顯示出來,成功將區塊鏈視像化,讓遠在香港的團隊成員都能了解廠房運作,確保組件質素。模組完成後運送到香港,工作人員會利用i-Core Sensor沿途監察溫度及濕度,透過區塊鏈技術及第二個程式——e-TranStar程式更可實時追蹤模組位置及預計到達時間。

當組件送至工地時,團隊會使用第三個程式——E-InstalStar獲取安裝資訊,檢查其定位是否正確。值得一提的是程式的準確度極高,將偏差控制在數厘米內,此技術更在香港大學黃竹坑學生宿舍項目試用。團隊透過OBBi系統(OpenBIM: Opening the gate for BIM and blockchain integration)開發了一套新算法,可以做到沒有延時及信息丟失的區塊鏈信息檢索,同時恢復到項目的建築信息模型之中,節省因檢測不足引致額外修補的工作和時間,確保MiC項目符合國際標準和安全。

研發自動機械臂 吊運模組

科研要成功就必須抱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態度,在組裝合成吊運部分,iLab團隊正研發一個用於吊運天秤的機械臂技術,可自動將模組吊運到指定位置,系統還會模擬計算及預測組件在吊運時會否相撞。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大讚技術可增加生產力及安全,造福業界,希望研發人員盡快克服風速等問題並完善方案在先導項目試用,讓更多組裝合成項目得以提速提效。

融合議會建築信息模擬標準

建造業議會一直不遺餘力推動數碼建築技術發展,更為業界制訂建築信息模擬(BIM)標準,方便持份者如建築師、工程師、測量師及承包商等確保由BIM產生的項目符合質量標準,很高興除了業界外,學術團體亦有應用技術。港大研究人員利用光學雷達儀器(Mobile LiDAR)及360度鏡頭素描,配合專屬軟件,數分鐘內就可以將數百呎房間的設計及物件轉化成建築信息模型,它更懂得自動存取議會的標準BIM組件,如天花、牆身、桌、椅子、抽屜等。目前軟件仍進行改良中,議會主席希望研究盡快完成,讓更多項目嘗試使用。

電子量度鋼筋連接器

現時工地經常使用不同長度/深度的鋼筋連接器(Coupler)將不同鋼筋接駁延長及令鞏固,再筆錄詳情,容易遺失及出錯。iLab團隊研發了一個可以無線充電的Coupler Inspector Robot量度鋼筋連接器的深度同時紀錄量度的時間、日子、負責人及製作對應其他的鋼筋連接器的QR Code,確保準繩亦會即時傳送紀錄至電腦,方便日後查閱。

iLab 於2016年獲香港大學發展基金的支持成立,研究智慧城市與工業4.0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城市大數據實驗室,成立至今已經為香港及其他地區的建造業現代化方面帶來不少重大突破。近年iLab亦贏得議會不同的大獎,包括2015年建造業議會創新獎的青年創新獎及2021年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銀獎(機構類別 – 培訓/研究機構),相信其出色團隊會繼續精益求精。議會亦會秉承支持科研落地的宗旨,鼓勵建造業與學術界合作,拓展科技應用,共同提升建築效益。

最後更新:2024-06-04 1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