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混凝土減碳升級提速提效 數碼掌控運輸顧安全

混凝土減碳升級提速提效 數碼掌控運輸顧安全

建造業界不斷尋找方法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由於混凝土是大部分建築物的主要材料,佔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達8%,所以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lobal Cement and Concrete Association)表明期望2050前實現淨零排放。建造業議會一直致力在業界推廣可持續發展,鼓勵業界嘗試以負碳技術達至碳中和的目標。早前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聯同議會成員盧李愛蓮女士及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女士去到金門其中一間混凝土配料廠參觀,探討混凝土如何升級,減碳同時提速提效,並透過數碼技術掌控混凝土車司機的安全。

混凝土傳感器 省時快捷夠準確

要量度混凝土磚的成熟程度,傳統方式多是透過壓磚或打槍測試,壓磚測試對建築具破壞性之餘亦製造大量廢料,打槍測試對於位置及角度都有極高要求,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金門建築四年前在英國引入一種混凝土傳感器(Concrete sensor),令工程省時便捷得多,它的體積約如一粒士多啤梨般細少又輕身,直接扣在鋼筋上,如常倒入混凝土,傳感器便可以憑溫度量偵測混凝土的成熟程度,結果亦可即時傳送至手機,不用等待混凝土壓磚報告才繼續其他工序,混凝土傳感器內的人工智能更有警示提醒混凝土成熟程度太強或太弱。去年屋宇署亦開始承認此新方式的量度結果。對比起傳統壓磚測試,假如一個項目需要壓14000磚,混凝土傳感器可以節省18噸二氧化碳,有助建築物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管治(ESG)邁進重要一步。

將軍澳日出康城其中一個建築項目已試用混凝土傳感器,如使用傳統方式灌注混凝土興建,一般需要等待160多小時,混凝土才有足夠強度去進行下一個工序,但用新方式則可減少至100小時。一般工程項目平均用五天才完成一層樓,採用嶄科技術後縮短至四天,以樓高23層來計,工程時間可以縮短一個月,做到真正提速提效。目前新加坡部分工程項目已經應用第三代感應器,可以量度結構有否傾斜或震盪,而且傳感器可以換電池,可以長時間使用。議會成員盧李愛蓮女士期望新一代傳感器,可以量度鋼筋銹蝕的情況,及早通知業主及物業管理處處理。Digital G總經理王鯤量先生指一個30層高的項目大約需要300粒傳感器,成本只需工程造價的0.01%。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讚賞這項技術節省的時間及碳排放比成本更大,業界值得跟從。

轉「碳」為能

工程團隊去年開始採用CarbonCure技術,回收二氧化碳及加入混凝土進行礦化作用,讓二氧化碳與水泥鈣結合,變成碳酸鈣,永久保存在混凝土當中,更可提高混凝土強度,從而減少5%水泥材料的應用亦可讓其他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不用排到大氣當中。他們於內地回收二氧化碳送至屯門廠房並儲存在金屬壓力缸,其後再由控制室發出信號,以氣體及雪的混合形態打進混凝土當中,減碳又環保。

人工智能溫控混凝土

一般在廠房生產的混凝土要送去工地,都會加入冰粒以保持指定溫度,沒有控制冰粒的人工智能系統(Ice optimisation content )之前,工程團隊都是靠經驗粗糙估計每車需要多少冰,但現在可以透過系統的大數據計算,再根據當天天氣及原材料的溫度去計算冰粒數量,維持溫度。系統會一直追蹤混凝土去到工地時的狀況,一立方米混凝土可以慳到25KG冰,一年可以節省超過 17,000噸冰,在品質監測及可持續發展都有明顯的幫助。

控制室如心臟 掌管運輸命脈

要做好ESG不能單靠一項應用,在管理運輸團隊方面同樣重要。混凝土配料廠內的控制室是廠房的心臟地帶,只要坐在控制板前,透過GPS就可偵測到混凝土車的車速及駕駛時道路限速是多少,每30秒更新一次,如發現連續超速,車內即發出警號,車隊的監督員都會收到短訊或電郵通知,監督員使可以立即打電話給司機了解情況及作提醒。當工程車去到工地,控制室螢幕可以見到該車正在灌注那款混凝土、何時完成,一切都瞭如指掌。

人車定期檢查防意外

金門建築要求人員及車隊進行定期檢查,司機一年一次強制體檢、有休息日、控制工時不能過長,廠房特設休息室及浴室等給司機們清潔、歇息、伸展,他們還要進行駕駛態度測試及工作坊,重溫安全知識。運輸車輛則需每兩至三個月做煞車(Brake)系統測試,團隊還會提醒司機盡量避免行駛交通黑點,多管齊下,近年意外率一直下跌,何安誠主席希望整個行業都可以參考這個實務守則。

在樓宇及結構的生命週期中,混凝土由生產、運輸到使用週期都佔著重要的位置,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相當大。建造業議會為業界推出綠色產品認證,28個產品類別中,已經有超過800多項產品已獲得認證,當中超過500款更與混凝土有關。議會期望業界在採購時選擇更環保的材料和產品,共同攜手建設可持續未來,締造宜居城市。

最後更新:2024-06-04 1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