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首個採用 MiC的多層式醫院項目 突破固有創造更多第一

首個採用 MiC的多層式醫院項目 突破固有創造更多第一

唯有不斷突破才能引領進步。在政府以及議會大力推廣「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下,除了房屋及社區隔離設施之外,公共設施亦開始善用此提速提效的建築技術,而中醫醫院更是香港第一座採用MiC的多層式醫院。早前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建築署署長謝昌和先生、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測量師及副會長馮國強工程師、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鍾國輝工程師、香港機電工程商聯會會長潘樂祺工程師、香港顧問工程師協會副主席郝炎工程師、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主席陳劍光先生、註冊專門行業承造商聯會陳落齊先生以及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先生到訪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工地參觀,見證建造業2.0如何在工地落地生根,並探訪工地工友表達關愛。
 

勇於嘗試 成就更多可能

工程項目由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兩座建築物所組成,位於另一項MiC先導項目——將軍澳百勝角消防宿舍旁。工程項目總樓面面積為19萬平方米左右,預計於2025年完工。醫院病房及部分設施空間會採用MiC興建。

工程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採用綜合數碼共用平台(Common Data Environment)技術,更於全建築週期應用建築訊息模擬(BIM),將設計、施工至管理等流程全面數碼化,提升工程效率及質量。

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張萃麟女士指出,工程技術能達到種種突破,實有賴多方協作,透過政府及議會推動創新科技措施和指引,並得到承建商支持,希望日後大家可一起努力實踐工地智能化及創造更多第一。

科技引領施工安全

「善用創新科技除了帶領工地與時並進,亦能夠提升地盤的安全管理水平,一舉兩得。」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項目高級安全主任李凱倫表示工地採用智能科技,同時推行主動式監測及被動式安全訓練來提高工地安全,把意外發生機率減至最低。

項目在施工時全面應用智慧監測系統管理工程人員及機器,配合AR實景地圖以及安裝在安全帽上的定位裝置(SmarTag),再透過鷹眼遙距巡邏及監控工地,如果發現問題可以立即定位工程人員的實時位置,並即時通知前線管理人員處理,在緊急情況下為工作人員爭分奪秒。工地內亦設置了供工友培訓的安全體驗館,讓工友在模擬環境中熟習意外處理方法同時提高安全意識,如處理電力裝置和火災的安全訓練,透過虛擬實境(VR)技術以及道具提升訓練真實感,加強工友的應變能力。

靈活使用地理優勢 為碳中和出一分力

工程項目亦有借鑒於可持續發展及碳中和理念,其工地指揮中心除了採用低碳建築材料之外,亦安裝了75平方米的AIPV及建築整合太陽能(BIPV)設備,透過設置於屋頂及天篷的太陽能板,生產電力以滿足地盤指揮中心的運作需要,達致自給自足。工程人員可隨時瀏覽數據管理平台,了解中心的電力生產及使用量,推動低碳施工,為日後其他工程項目提供範本參考。

以人為本 感謝工友刻苦耐勞

項目建築設計以人為本,而建造過程中亦處處為工程團隊著想。訪問當天天氣酷熱,工地就設置了幸福小站,讓工友可在炎熱天氣下休息及進行安全活動體驗。工地除了為工友一個星期舉行兩次消暑活動,亦在工地四周設置不同設施,如冷風機、電解質飲料站以及遮陽裝置,為工友提供理想的休息環境。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提醒工友多飲水多休息,凡事量力而為,並連同署長及各位會長派發冰凍西瓜、消暑飲品以及防曬消暑用品予工友,把建造業的關愛文化傳遞至工地每一個角落。

最後更新:2024-06-04 09:47:29